第04版:四版

舟山渔民画的审美特征

舟山渔民画作为舟山当代的民间美术以其艺术手段上的不真实和生活细节的真实,造型上夸张、随意和制作上的精致等鲜明的审美特征在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中独树一帜,舟山的渔民画家用大海的天真纯朴和无限的想象,传承着久远的民间审美情趣,用充满美好的愿望甚至近乎狂幻的想象,以及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幅多样生活、丰富想象、奇趣构思、动人神情、夸张造型和艳丽色彩的画卷。

舟山渔民画主要表现大海及与海有关的事物,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画面中充满着画家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纯朴的主观感受。然而这些主观的感受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又通过夸张的造型、强烈的色彩表现出来,由此形成了舟山渔民画特有的审美特征。

一、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地域特色

舟山地处海岛,渔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大海为渔民供了不竭的生活所需,渔民对大海的深情和农民对大地一样,所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渔民画家们把他们对理想、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与渴望都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如徐重芳的作品《在和平的日子里》《渔家乐》,戴君芬的作品《做团子》《绿岛》等;有的以渔民生活、生产和渔家风俗、风情活动为内容,如江强兴的《捕鲨》表现渔民与鲨鱼搏斗的瞬间,蔡成世的《赶修》捕捉渔民抢修渔船的镜头;有的反映了海岛的民间传说,如张定康的《穿龙裤的菩萨》描绘了“青滨庙子湖,菩萨穿龙裤”这一民间故事。

渔民画家们热爱自己的海岛,热爱自己的劳动和生活,他们以海为动力,依照自己熟悉的环境和生活在创作中进行联想,用形象的思维来表达他们朴素的思想情感,他们从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出发,进行大胆的创意和夸张,立意奇特,想象丰富,用画笔流露着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和对大海的深情眷恋,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海腥味”。这些充满大海气息的艺术作品,无一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二、夸张的造型,奇妙的构思

首先,渔民画家凭印象作画,对生活当中的印象更是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现。比如在鱼的身上可以画很多的鱼网、海鸥及海洋动物,这些东西巧妙的组合在一起,交织成一个具有民间特色的造型,而形式又是非常新的。再如渔民捕鱼、捕蟹要用到很多工具,渔民画家们去表现时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视点和各种物体的特征概念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描绘在一幅画面中,使画面有很大的生活容量。

其次,在造型上不受任何限制,大胆想象,大胆变形,大胆夸张,他们常常以自己的感情为中心,根据需要在同一画面里可以出现仰视、俯视、平视、侧视等现象,构成了舟山渔民画特殊的造型模式。如朱松祥的作品《大网头》中船用俯视方法而鱼用平视方法去描绘的。再次,渔民画里的空间关系,不采用明暗、虚实、大小来表现,而是通过平面距离来表达空间概念。比如为反映渔船的整体面貌,往往把它画成正侧面,力求把对象画全,如姜德兴的《捕海蜇》、徐鸿芳的《对饮》。还有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进行造型的,如卢秀绒的《乌贼夫妻》,乌贼造型可爱,喜庆气氛浓烈,画面亲切感人。

三、艳丽的色彩,明快的线条

渔民画家在色彩的运用上,既不象中国传统绘画那样的“随类赋彩”,也不象西方绘画体系按照写生色彩学去表现光色变化,而是按照自己的美感意象,主观地运用色彩,他们在不自觉的前提下,十分重视色彩的主观感情作用,把色彩当作表达情感的手段而不受各种色彩关系的限制。在具体的描绘中,渔民画家们又吸收了海岛传统艺术的用色特点,大红大绿,黑白相间,按照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审美需求予以重新安排,而且喜欢用原色,使画面凝重、典雅、鲜艳、高贵又极富装饰效果,且艳而不俗,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梁银娣的《船头拔河》,一开始受自然色的影响把海水画成蓝色,但拔河比赛热闹的气氛反映不出,后来在辅导老师的启发下,把海水画成朱红色,那种热烈欢快的气氛就出来了,整个画面也开始明亮起来。夸张的色彩也是画家情感表达的需要,在渔民画家笔下,一只大乌贼竟被装点成世界上最可爱、最美丽的动物;画中的渔船要比现实生活中花得多,美得多。

他们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大胆地运用夸张手法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俞慧娣的《月夜拢潮》、董凯云的《海姑娘》。浓郁色彩的运用调动了舟山渔民画的整个基调和情绪,给人一种健康、朴实、昂扬向上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渔民们的劳动、渔村的风情还是海岛的风景、鱼类的生栖,全都是美化了的,连蟹、虾、鱼都是欢快的、可爱的,充满了生活情趣,如姚红霞的《捕鱼旺季》、张美娣的《黑脚》、陈艳华的《乌贼王》。

四、平面的构成,移动的视点

渔民画家们不采取写生的作画方法,而是以“目识心记”来表现对象,因此他们对某个物体的观察,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特定的视点上,而是移动的,多侧面的观察,甚至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推理,得出那个物体的特征概念,用平面处理的方法,把几个不相同的侧面有机地组织起来,创造出多维空间。如徐重芳的《渔家乐》,近处的渔船画成俯视的,他说是为了能看清船里装了满舱的鱼,而远处在行使的船用侧面的画法且把船头的两面及两只船眼睛都画了出来,说船应该有二只眼睛,都画出来就好看。

散点透视只有在中国的山水画和欧洲现代派作品中才有,而在舟山渔民画中能把物体合理地安排在一个画面中,如张定康的《穿龙裤的菩萨》,为了画面的需要可以把远处的船与近处的船画成一样大,近处的人画得很小而远处得人画得很大,整个画面看上去还非常的合情合理。这些处理方法已经趋向不合理的合理,不真实的真实,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五、作品的整体,风格的多样

舟山渔民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艺术品格,能表现画家个性,有丰富生动内容的独具风格的现代民间绘画,能起到沟通人们心灵,进行情感交流的作用。画家们注重作品语言探索,在保持提高渔民画整体艺术水平的同时,又丰富了渔民画创作风格的多样化。在内容上各种以海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嵊泗渔民画大都以表现渔民与风浪搏斗的艰辛和海岛民间传说为题材;岱山渔民画以海洋鱼类为题材,想象丰富,变形奇特;普陀渔民画从海岛生活上挖题材,用丰富的、多角度的、甚至哲理的思维来表现大海及对大海的感受。如有反映渔汛时节的《繁忙的渔村》,有表现渔民生产生活的《钓蟹》《捕鱼》《理网》等,有表现海岛风光风情的《海边石屋》《婚嫁》《舟山锣鼓》;有反映海岛民间传说的《龙的传说》《穿龙裤的菩萨》《摇呀摇,摇到外婆桥》《虾夫妻向渔老大祈求》等。

创作手法方面在原来色块平涂的基础上,发展了油画、水墨、剪纸、版画、细描等多种形式,使渔民画的表现手法得到了进一步拓宽。普陀东极渔民画则采用纸版画形式,使画面造型更加稚拙,色彩更加强烈,层次更加丰富;岱山渔民画在黑卡纸上做文章,拓、印、描多种手法并用,画面制作更加精致;嵊泗渔民画仍采用布面油彩作为制作手法,粗犷豪放中有几分细腻柔和,设色强烈对比,艳丽中多了几分宁静,层次丰富。

个人风格的形成是对舟山渔民画艺术语言拓展的最终体现。舟山渔民画由于它是一种群体美术,画家创作时受辅导老师和同道影响深,容易出现表现手法雷同,缺乏个性。但近年来,由于渔民画作者队伍的变化,一批有过专业基础的年轻作者开始从事渔民画的创作,他们注重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素质,能根据个人的阅历和偏好,寻找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在画面的构成,色彩和造型上逐渐形成了显明的个人风格。他们经常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吸收了专业画家的画面处理方法,在艺术实践中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并创作出了一批有个性的渔民画。

舟山渔民画正是因为保持了这些独特的审美特征,才使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画家们在作品中所运用的装饰性、抽象性、夸张变形等手法,各以其独特的构图、色彩、形式和创作风格来表现他们所热爱的大海和在大海中的生活,反映了渔民纯朴的思想情感,抒发了渔民画家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徐锋 舟山市文化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2023-08-24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377700.html 1 3 舟山渔民画的审美特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