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记者 陆遥 孙潇娜
“昨天一直到晚上10点,都没吃上一口饭。”在浙产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伦敦超前点映后的第二天,我们终于约到了导演方励的专访。为了这一场点映活动,他忙到了最后一刻。
8月16日,潮新闻分享了《里斯本丸沉没》的故事以及该片赴伦敦点映的感人现场。尽管和许多人只是见过一两次面的关系,他和摄制组仍然记得每一个采访对象的名字。冷餐会上,老太太们激动不已地抱着他的脸颊猛亲,感谢他做出了这样一部作品。
我们迫不及待想听听他的感受。
一个从来没有做过纪录片的人,为什么要迎难而上?
方励,电影制片人、浙江劳雷影业公司总裁。七十多岁的他,投入电影行业也有20多年了,曾经出品的电影有《苹果》《观音山》《后会无期》等,各个都是颇具知名度。
突然,他转头拍摄一部纪录片,为此还自掏腰包在英国三大报纸上做了一个月的广告。每个人都好奇他的动机。尽管已经无数遍讲述这个故事,这次,我们听到了一个更深入的答案。
“本来只是好奇,想要寻找一艘船,并没有打算拍纪录片,最多也是留下一些资料。”但是当方励越来越走进这些人和故事,就越感觉难以自拔。
“我们跟英国战俘后代这些亲人们交往时间长了,他们变得很亲切,很熟悉,他们的故事长在我们的脑子里,情感长在我们的心里头,你觉得慢慢你变成一家人了。”他说,每个家庭背后的故事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团队在接触到十几个家庭以后,觉得需要扩大找人的原因。
不管是我们渔民的后代,还是英国人的情感,你会发现,人类共同的,是放之四海的价值观。方励说:“所以为什么你看有好多老人是抱着我说话,都是泪流满面,就是因为他突然发现我们作为外国人,我们懂他们,我们跟他们是共情,完全一样的。”
这是没有无国界的,感情是永远的。
有人说,在方励的人生指南中,兴趣是最强磁场,“我是感性的人,做事都是按兴趣。”聊起电影,就好像谈论自己心爱的孩子,方励始终带着一种肉眼可见的快乐,本就健谈的他根本停不下来。
前些年,方励在“一席”上做过一次出圈的分享,《感谢你给我机会上场》。他认为,“我们特别不容易活这么一次。我就觉得我们人生就是一个旅行,每天都是未知的,我们才可能做梦,一个没有梦想的生命是不可能有激情的,没有激情的生命,你要它干吗?”
后来,他又做了一次分享,《即使是像我这把年龄的人,好奇心也从来没变过,因为我们还活在人间的》。
拍摄《里斯本丸沉没》,他认为有一种“宿命感”——“谁让我听到了故事,又找到了这艘船呢?”
这是对2000个家庭的承诺,是一种“交作业”的心情。
在伦敦点映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方励忍不住哭了。
“这么热烈的反响,其实我在来之前就猜得到。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心里的痛,有多少年了,终于有人来讲他们父辈被遗忘的故事。”方励说。这些英军战俘,在英国也被称作“被丘吉尔遗忘的男孩”。
他说起,当时冲出船上第一个被开枪打死的,是一个皇家医疗兵的中尉,波特中尉。方励两次采访过波特中尉的儿子。第一次采访的时候,他不知道父亲怎么去世的。方励经过对许多家庭的采访,知道了波特中尉因为懂一些日语,先出去做翻译,结果被日军打死了。所以他开始了第二次采访,把这个过程告诉了对方。“他可以说,他爸是个英雄。”方励说。
电影的最后,方励有一句话:“这是我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