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超过四千年 的食用史

梨果有多个起源地,因此被划分为东方梨和西方梨两大类,而我国是前者的主产区。研究发现,早在第三纪(6600万年前至260万年前),我国的西部及西南部山区就已经出现了梨的原种。先秦时期的《礼记》《庄子》《山海经》等著作就有对梨果的记载。《诗经》中更有6篇诗歌涉及到梨树,如“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当中的“甘棠”就是山野梨,而“山有苞棣,隰有树檖”中的“树檖”也同样指的是野梨。《庄子》一书中将不同的礼仪法度比喻成梨等多种可食用水果。由此,我们或许可以推断出先民食用梨果的历史起码在四千年以上。

在古代,梨树属于不太好养活的一种果木,所以它的果实就变得弥足珍贵起来,更是有了“雅”这个美称。我们耳熟能详的“鸭梨”就是得名于“雅梨”的通假叫法。而“百果之宗” 这个叫法也是缘于它不宜种植的特性,起初可能带有揶揄的兴致,后来反倒变成了美称,流传至今。

梨的珍贵属性在汉代尤为明显。东汉的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当中记载“千树梨,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意为拥有上千株的梨树,身份几乎差不多等同于千户侯了。这说法并不假,毕竟在当时能够有财力和精力种植成功上千株梨树,可不就是要非富即贵才能实现吗?

彼时,受到“连理枝”(也就是嫁接技术)的启发,人们培育梨树新品种的技法达到了一个高峰。《西京杂记》曾记载汉代宫苑“上林苑”中栽种紫梨、青梨、大谷梨、细叶梨、紫条梨、瀚海梨等多个品种。1972年,考古学家还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里发掘出土了2100年前的梨核以及记载梨内容的竹简。其后,北魏末年的贾思勰还在其所著的《齐民要术》当中首次记录了梨树的栽培方法:“种者,梨熟时,全埋之。经年,至春,地释,分栽之。”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通过长期的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种植梨树经验和方法。自此,种植梨树不再是令人头疼的事情,逐渐变得容易起来。

汉唐时期,随着梨树种植的普及,梨果也“走出”国门,自东向西传播,并由甘肃地区的商人在贸易时将梨这种水果带到了印度。梨果在当地深受皇室的青睐,还得名“汉王子”。这件事情被唐代高僧玄奘记录在了《大唐西域记》当中。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宋代,梨果更为多见,《水浒传》里记录了与武松关系极好的小人物郓哥就是在阳谷县做着贩梨的营生。而北宋官员周师厚在《洛阳花木记》里记载了当时洛阳一地居然有雨梨、浊梨、车宝梨、红鹅梨等27个品种的梨果。

明代的大学士徐光启在《农政全书》当中介绍了一种栽种梨树的新方法:“春分前十日,取旺梨笋如拐样,截其两头,火烧,铁器烙定津脉,卧栽于地,即活。”梨树种植方法的层出不穷,源于古人们对于梨这种水果的热爱,更是建立在梨树大规模栽种的基础上。

由于我国的梨树品类繁多且品质优良,18世纪到19世纪,欧美各国多次从我国引种大批野生和人工栽培的梨树,帮助改善其本国的梨树品质和抗病虫害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如今,我国的梨树栽培面积和产量均稳居世界第一,栽种区域更是遍及全国,产量仅次于苹果和柑橘。许多以梨为主要特产水果的乡县,其产值更能达到区域生产总值的三到七成,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经济作物。

2023-07-27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368968.html 1 3 超过四千年 的食用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