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八八战略”中强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2006年,在习近平同志提议下,省委作出建设“法治浙江”决定……20年来,普陀的社会治理之路行远自迩,踔厉奋发,更是一条改革探索、开拓创新之路。
□记 者 杨叶梅
通讯员 陈戚波 朱贝儿
近年来,随着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制度愈加完善,我区积极发挥社会治理“普陀样板”的先发优势和首创优势,不断推动服务提档升级,以谋深做实“现代社会治理新样板”为总目标,大胆先行先试,着力打造具有普陀辨识度的社会治理改革成果。
诉源治理
创新“普陀模式”
2017年12月,集矛盾多元化解、信息统一指挥、风险综合研判于一体的区社会治理中心正式设立。统筹25个部门力量成建制入驻,整合基层治理四平台、12345公共服务、智慧城管等系统平台,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次”工作机制,对社会治理信息实行统一受理、流转、处理。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从“多中心”转变为“一中心”,从“单兵作战”转变为“联合作战”,从“线下办”转变为“线上线下联动办”,有力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处置、多元化解,形成“党委领导、多方参与、信息支撑、调解优先、司法终结”的新时代社会治理“普陀模式”。
区社会治理中心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调解力量集成优势和专业优势,常态化开展“3+X”会商研判,妥善处置各类重大疑难复杂纠纷,成功化解了一大批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截至目前,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42万件,其中500件包括人身死亡在内的重大疑难案件全部调解成功,诉求解决时效从最初的4.5个工作日压缩至目前的2个工作日,群众满意率达98.9%,全区民商事案件立案数累计下降50%。
在线调解
“解纷码”跨越空间
2022年5月,一起涉及68名扎蟹女工的群体性纠纷发生,后经该中心调解,23名女工当日与雇主达成调解协议,另45名女工因在老家,且受疫情影响而无法到现场签署协议。为此,区社会治理中心调解员贺吉凤等人逐一联系,指导女工通过“浙江解纷码”线上申请调解,并在线完成协议签订和司法确认全体解纷流程。据统计,2022年至今,成功在线调解599件。涉案金额超亿元。
近年来,区社会治理中心集成“浙江解纷码”、移动微法院等软件模块,建设线上矛调中心,利用线上优势,简化立案、调解、协议签订等流程,将矛调工作由线下转移到线上,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以金融纠纷为切入点,创新机制,实现金融纠纷“线上调”,对金融纠纷的受案、流转、调解、诉讼、回访做到全流程线上办理,积极打造在线解纷新品牌,开启诉前调解新模式。
针对海上纠纷多发易发等问题,中心以海损“一件事”为模板和突破口,梳理任务需求,联合区委政法委开发建设“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一件事应用场景”,通过建设海上重大矛盾纠纷受理、指派、调处、服务、预警等线上平台,加强涉海事海商纠纷诉前化解、重大海难事故或案件诉前调解等公共服务,做精做细人民调解示范船、远洋渔业调解工作室、远洋渔船“综合法律体检”工作平台等普陀特色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着力提升“海上枫桥经验”。
迭代网格智治
基层治理“一网到底”
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发源于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