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

“为海行动”项目结项研讨暨中国海洋公益伙伴能力建设培训会在普举行

专家学者共谋海洋可持续发展

本报讯(记者 陈璐瑶 杨雨凝)“以前捞上来的垃圾塑料都是沉到大海,‘东海护鱼’巡逻队建立后,我们把海上垃圾都带上岸分类回收,保护好海洋环境和资源,就是造福下一代。”一艘休闲渔船上,船老大任水龙向专家学者分享了参与“东海生态共富研习社”项目后的体会。作为中国海洋保护领域“为海行动”赠款计划支持对象,该项目依据“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引导渔民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环境友好型渔业、商业和资源保育中,探索渔业绿色转型升级。

近日,“为海行动”项目结项研讨暨中国海洋公益伙伴能力建设培训会在我区举行,来自科研院校、公益机构、社会服务等20余家机构的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考察、座谈等形式,分享讨论“为海行动”一期成果,共同探讨海洋公益的发展。

据了解,“为海行动”赠款计划由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共同发起,聚焦中国海洋保护领域,支持并推动中国海洋保护民间机构、科研院所在关键、重点领域的发展。该行动于2022年发起,至今共支持了16家海洋保护机构开展项目,主要涉及可持续渔业与社区发展、关键生态系统保护和关键物种保护。其中,包括我市蓝海公益服务发展中心推进的“东海生态共富研习社”项目。

“项目实施以来,在朱家尖从事休闲渔业的渔民自发形成的东海生态共富社‘东海护鱼’巡逻队,积极向游客宣传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与知识,在生产过程中自觉收集海上垃圾,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在一期成果分享会上,舟山市蓝海公益服务发展中心主任陈莉莉介绍了“东海生态共富研习社”项目开展情况。

“渔民经过简单分类后的垃圾,会被送到垃圾回收站,经过清洗和二次分类,再压缩、打包,运往加工厂做成塑料颗粒等生产原料,在实现海洋垃圾减量的同时,推动海洋垃圾市场化回收、高价值资源化利用和闭环治理。”陈莉莉说,海洋垃圾做成生态产品获得的收益,将用于成立“东海护鱼”基金,让渔民受益。

普陀区启迪海洋科技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徐方成介绍了海洋公益推进方面的相关工作。“我们以‘全国科学放鱼联盟’为载体,着力打造‘东海放鱼’综合公益品牌,引导社会公众依法放流、科学放流、创新放流。并立足葫芦岛渔业资源,通过海洋科技集成创新,形成产业互补新链条,目前已完成东之海渔巢和舍予等两家公司的筹资筹建和注册工作,并成功落户葫芦岛。另外正筹划设立‘东海放鱼’海洋生态保护专项基金,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海洋资源保护,目前吸引意向资金约1.2亿元,拟打造全国首艘多功能增殖放流东海放鱼船‘莲花号’,多元协同推进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

据悉,近年来,我区在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恢复增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此次专家学者齐聚普陀,共同探讨海洋公益发展,不仅是对我区海洋保护工作的肯定,也为我区乃至我市未来海洋可持续发展注入智慧动力。

2023-05-23 “为海行动”项目结项研讨暨中国海洋公益伙伴能力建设培训会在普举行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365305.html 1 3 专家学者共谋海洋可持续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