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古往今来的人们,首选食用桑椹的方法即是鲜食,毕竟鲜食可品味到其清香甘甜的滋味。当然食用之前,一定要注意用盐水、面粉、淘米水反复清洗,确保其外表不再残留灰尘和农药。
当然,聪明的古人们常会将桑椹熬制成膏,一方面能通过加热的方式祛除桑椹的寒,另一方面能通过制膏的方式最大幅度地保留其功效,宋代的《云笈七签》中记载了一种炮制成膏的方法:“取桑椹汁三斗,白蜜四两,酥油二两,生姜汁二两,以罐先盛葚汁,重汤煮汁到三升,方入蜜酥、姜汁,再加盐三钱,又煮如膏,瓷器收贮。每服一小杯,酒服,大治百种风疾。”清代朱彝尊在其撰著的养生类中医著作《食宪鸿秘》也记录了这种桑椹制膏法,并认为制膏因为能“久贮不坏”。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当中认为将桑椹捣成果汁,可“解中酒毒”。人们适宜在农历四月份喝桑椹酿成的酒,可“理百种风热”“利水气消肿”。桑椹酿酒固然不错,可大多普通民众觉得酿酒过程比较繁琐,所以产量不多,只是偶尔酿制一些贮藏。他还提到可以将新鲜的桑椹晒制成干,可以在没有桑椹的季节食用,别具风味。此外,《本草纲目》和《伤寒论》这些典籍也都记载了桑椹可入药一说。
如今的桑椹除了生食以及上述的做法外,还衍生出了其他食用方法,例如桑椹果醋、桑椹果酱、桑椹红茶、桑椹优格、桑椹山药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