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二版

□通讯员 翁盈昌

退休后,保持快乐心态尤为重要。但如何才能快乐?他选择以雷锋为榜样,在方便别人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快乐。他就是沈家门街道西河社区居民胡成洲。

助人为乐让生活充满阳光

今年80余岁的胡成洲老人在海边长大,初中还未毕业时就挑起家庭重担,到岑港舟钢炼矿产,后调到舟山水产食品厂当工人。他从小有着许多兴趣爱好,“人在一生当中,如果没有兴趣,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胡成洲说。

他样样都学,从硬笔书法、剪纸、碳粉画到花卉、气功、五禽戏。他曾绕线圈制作过矿石收音机,用碳精粉画鲁迅、雷锋等名人画像,帮同事裁剪衣服。后来,他又学烹饪,在10余年时间里,为100多家住户义务烹煮婚嫁等宴席。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他的女儿出生,需要用“五更鸡”(即火油炉)熘奶糕,但买不起火油炉、又不会做,他就跑到沈家门泰来街白铁匠铺,看老师傅敲敲打打……回家后,找来一把木尺、一只木箱,利用椭圆罐和桔子空罐,做了一只“熘奶糕”的火油炉小样品。成功后,又在废旧仓库里买来包装铁皮,照着样子,敲敲打打,当起白铁匠。

胡成洲回忆说,一生为温饱操劳的父亲,看了他的手艺后高兴地说:“你以后如果失业了,就不愁没饭吃了。”从此,胡成洲信心更足,利用业余时间,先后成功做了铁皮米缸、打水铅桶、饼干箱、票据箱、垃圾畚斗以及零零碎碎小玩具,有的现在还在继续使用。

业余爱好给了他很大的乐趣,兴趣给了他能量,也充实了他的生活。但他总是在想,只有把兴趣爱好与助人为乐结合起来,才能让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乐到老。

雷锋精神激励我一辈子

今年春节前,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宅在家中,胡成洲和妻子也不例外。“叮铃铃……”突然有一天,胡成洲接到一位老人的电话,称其家中有姑娘被反锁在屋里,请求帮忙。

老胡婉转地说,这要找开锁师傅。“打电话求助过专业的开锁师傅。”老人焦急地说,开锁师傅回复说是“阳了”,怎么办?

了解事情缘由后,胡成洲二话不说,拎起工具直奔反锁地点,但用尽各种办法还是打不开锁,毕竟其不是开锁专业户。打不开锁,里面人急,外面人更急。胡成洲一边安慰老人不要急;一边四处求助,终于与小区保安一起把老人的女儿解救出来。但没想到第二天胡成洲也“阳了”,还影响了家人。对此,胡成洲亳无怨言。

和雷锋同时代出生的胡成洲,总是想着要做点好事,无论在哪里,只要看到有困难的人或需要帮助的地方,就努力去帮。胡成洲曾经为失联的老人寻找亲人,曾经赴汤蹈火抢救财产,与社区义工们一起上街捡烟蒂、扫垃圾,时常给上坡拉车的推上一把,为困难老人或残疾人送去温暖。

有一年隆冬的深夜,胡成洲的女儿发热,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他和妻子立即抱着女儿赶往医院。那时没有三轮车,更没有出租车,寒风凛凛,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当他们急匆匆路过当时的宫下粮管站门口时,突然隐隐约约听到远处有人呼叫救命声,且声音急促。此时,胡成洲和妻子都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是救还是不救?是管自己还是先管别人?

“救命要紧!”胡成洲没有多想,就把孩子递给妻子,他循着呼救声,摸黑向教场一座农用旱厕所奔去。一问才知道,是一位老太太陪媳妇去医院,结果媳妇在厕所里临产了。此时此刻,胡成洲也不知所措,只好去敲别人家的门:“同志,厕所里有人临产了,帮帮忙,我一个人扛不动!”

连敲两家都没有动静。没有其它办法,胡成洲转身对老太太说:“您不要急,我到医院去叫医生!”于是,他一口气径直跑向医院妇产科,并协同医生拿起担架,快步跑向临产地点。由于上气不接下气来回奔跑,胡成洲累得差点跌倒。庆幸的是终于把产妇和婴儿送到了医院,并得到及时抢救。

摄影让为民服务更上一层楼

退休后,胡成洲上老年大学,学习电脑打字、绘画。2014年,开始接触摄影,并参加了普陀老年摄影协会,在老师教授和实践中其摄影技术得到提升。

胡成洲很喜欢用镜头记录生活,服务社会。他曾用镜头记录外河口河道改造,被区里聘任巡访员3年。平时,不论是团体还是个人找他拍照,他总是义不容辞、尽心尽力,分文不收。疫情期间,胡成洲主动担当志愿者,各种公益活动上总有他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15年到现在,胡成洲先后有摄影作品入选《世界知识画报》《中国摄影网》《中国老年摄影展》,并在各种摄影活动中获奖。

2023-04-24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335965.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