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侠骨柔肠 善举情系百姓

上世纪20年代初,他还与社会名流沈椿年、何辅汉、名医周筱岚等一起,为保护定海土城免遭拆卖而奔走。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1921年8月,土城得以恢复原貌。在台风天潮水暴涨时,幸有土城保障,堤内百姓免于厄难。到了1934年10月,定海县政府经浙江省政府批准,再次准备拆土城标卖,又因沈椿年、陈人宝等人的奔走呼吁,最后终于撤销决定,保护了定海城內百姓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据《上海申报》1935年8月12日讯:“新茂利2号”轮于7月12日下午5时许由上海开往定海,抵定海道头靠泊时因倾覆而沉没,溺亡多人。定海县长沈溥接到道头派出所孟巡官电话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并面嘱陈人宝君“发动慈善团体打捞尸体备棺收殓”。陈人宝十分体恤罹难者,彻夜未眠,尽职尽责,竭力打捞遗体,妥善处理后事。

1927—1942年,时虾峙已有大对渔船百余艘,为维护本地渔民权益不受侵犯,虾峙渔民组建成立渔业公会,公推陈人宝任董事(长)。1943年改任灵和渔业公会董事。陈人宝不负众望,凡虾峙本乡渔民在外受到不公待遇时,总是竭力助济解危。据《普陀区档案》载:1948年4月,国民党军队已节节败退,为了补充兵源,在未解放地区大抓壮丁,虾峙青壮年渔民也不能幸免。当时乡自卫队长亲率9人专程去沈家门的回港渔船中抓丁,抓走黄石渔民蒋阿央等11人并押送定海新兵营。各渔船“长元”和家属闻讯心急如焚,立即到定海找陈人宝、邬迺昌(原虾峙乡长,辞职后寓居定海)求助,后经过他俩的多方周旋疏通,被抓渔民才被保释回家。据虾峙镇南岙村渔民老大张成康口述:1949年春(当时上海、舟山尚未解放)他父亲张仕旺驾木帆船装柴爿去上海出售,在十六铺码头受到地痞流氓的欺诈,被以“共区”船舶进行扣留还抓去船上渔民5名,后找到陈人宝通过定海旅沪同乡会的疏通才予释放。

1930年2月6日《上海申报》报道:1930年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一),六横农民反对土地呈报、苛捐杂税而举行暴动,打死5人,定海县政府派军警抓走暴动农民18人。惨案发生后,被害家属孤寡流离,无家可归;滚龙岙等村被告逃亡辍业。双方均陷困苦,地方浮动不安。定海各界暨宁波定海旅沪同乡会等对此现象引为深忧,发起组织六横惨案善后会。旅沪绅商虞洽卿、张申之、孙弥卿、程庆涛等,联袂莅定,遂开成立大会,通过相关章程。公推虞洽卿为委员长,陈人宝为副委员长,张申之、卢诵芬、程庆涛、孙弥卿、刘寄亭等为监察委员,胡岳青、何翊西、黄均荣、王仲华、王耐年、杜光德等为执行委员,积极筹办六横惨案一切善后事宜。并由虞洽卿垫款1000元,发给被难家属,以维持生活。一面由委员会向加害、遇害双方,调解私诉问题。一面由虞洽卿等请省方从优抚恤,并向旅沪同乡募款赈济……虞洽卿、陈人宝等在六横惨案之后的善举,使流离失所的受害者家属很快得到抚恤和安抚,事态平息,社会重归稳定。

晚年,陈人宝移居上海,心系故乡文物保护。在上世纪50年代初,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舟山设置了文物管理通信员,陈人宝老先生就是其中一员。他还先后二次致信定海县人民政府文教科,提出有关文物保护的真知灼见。

2023-04-21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335321.html 1 3 侠骨柔肠 善举情系百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