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我国历来为竹笋的主产区,拥有200余个品种的可食用竹笋。正如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所说:“笋,竹萌也,可以为菜肴。”国人食用竹笋的历史甚为悠久,成书于周代的《诗经》提到韩侯觐见完周王即将要离开都城,临别前的宴席上就已经出现了“笋”。

而到了汉唐时期,食笋之风日渐盛行。南朝诗人吴均曾在《山中杂诗》提到:“绿竹可充食,女萝可代裙。”而西汉辞赋家枚乘则在其赋作《七发》中列举了他认为最好吃的九道菜,其中之一便是“菜以笋蒲”。

根据《唐书·百官志》记载,为了满足宫廷食笋的需求,唐代居然设置了六品官职“司竹监”,专门负责种植竹子和提供竹笋。相传每当春季,唐太宗往往会宴请群臣参加笋宴,可见其对竹笋的热忱。

当时的民间诗人们也对竹笋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诗人齐己用“层层离锦箨,节节露琅玕”的形象说法介绍了剥皮吃笋的方法。而诗人杜甫望着竹林里春笋丛生,灵感迸发,吟出“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又创意地将“青青竹笋”和“江鱼”组合成了一道绝味美食。

诗人白居易更是喜爱到食笋便可“不思肉味”的地步:“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霜鞭玉。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作为美食老饕的他尝遍美味珍馐,却依旧是对春笋情有独钟。同为诗人的王维将春笋吃出了一种别样的禅意:“香饭青菰米,嘉蔬绿笋茎。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从字里行间,确实能感受到他淡然宁静的内心。

宋代的立春时节,民间有了“喝春酒”“吃春盘”的习俗。这其中的“春盘”就是将春天的各类时令鲜蔬切丝摆盘,以供食用,这其中必然少不了春笋这一常见蔬菜。当时的寺院里,诞生了一道名菜“罗汉斋”,其十八种原料当中就有三种与笋有关。

说起宋代最有名的食笋人,应该是大文学家苏东坡了。就算是被贬,他也能寻到令自己欢愉的方式,即寻找食材享受美食,还时不时念叨竹笋的美妙滋味:“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好吃者,定知鱼和笋,味鲜而美,何况东坡乎?”此外,诸如“残花带叶暗,新笋出林香”“想携烧笋苦竹寺,却下踏藕荷花洲”“长沙一日煨笾笋,鹦鹉洲前人未知”“林外一声青竹笋,坐间半醉白头翁”“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最好餐餐笋烧肉”等等诗句佳话都出自苏东坡之口,不禁令人感叹其对春笋的“爱之深情之切”。而著名的文学家黄庭坚作为他的好友,也同样挚爱食笋,认为“南园苦笋”味道胜于肉,“洛下斑竹笋”不输鲑鱼,甚至为了吃上一口“甘脆惬当,温润缜密”的春笋,连官都可以不当,这种满心满眼都是春笋的行为,可谓是食笋成癖了。

当然,宋代喜好食笋的还不止这两位,南宋诗人杨万里与上述两者想法颇为一致:“不须咒笋莫成竹 ,顿顿食笋莫食肉。”北宋文人韩维更是认为竹笋炖肉要为把酒言欢的知己好友留着,才能凸现情深义重:“犀皮包玉束作斤,有餽为子盘中珍。爱之不欲食客众,夜密置酒呼其邻。”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认为竹笋应该当之无愧地为“素食第一品”,主要因为其味道鲜美:“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依照他的想法,春笋可以帮助任何食物提味增鲜:“凡食物中不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其后的“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的郑板桥除了留下不少竹子画作,也一样钟情于竹笋,将其鲜美与江河里的鲥鱼相提并论:“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当代文学家梁实秋还在《雅舍谈吃》当中细致描绘了春笋的靓丽外观,不吝溢美之词:“春笋不但细嫩清脆,而且样子也漂亮。细细长长的,洁白光润,没有一点瑕疵。春雨之后,竹笋骤发,水分充足,纤维特细。古人形容妇女手指之美常曰春笋。秋波浅浅银灯下,春笋纤纤玉镜前。这比喻不算夸张,你若是没见过春笋一般的手指,那是你所见不广。春笋怎样做都好,煎炒煨炖,无不佳妙。”

包括我们舟山群岛在内的浙东地区自古以来以产笋、食笋而闻名。宋代宝庆年间的《四明志》已经有了春笋其中之一“燕笋”的记载。元代大德年间的《昌国州图志》在蔬菜门类当中将“笋”排在了第四位。明代嘉靖年间的《定海县志》将笋列入“蔬之属”,还介绍舟山群岛盛产“乌笋、谭笋、淡笋、龙须笋”等竹笋。清代康熙年间《定海县志》记载“土人于竹根行鞭时掘取嫩者为鞭笋,冬月掘大竹根下未出土者谓之冬笋,亦谓苞笋,并可鲜食,为珍品。其他淡干者为玉版笋、明笋、大笋,盐曝者为益笋,并可蔬食”,还提出了祛除竹笋涩味的方法:“凡笋味莶者戟人咽,先以灰煮过,再煮乃良。或以薄荷数片同煮,亦去莶味。”民国时期的《定海县志》记录竹笋时,则用的是其古称“筍”,又载“猫竹曰毛筍,乌竹曰乌筍,淡竹曰淡筍,龙须竹曰龙须筍,皆供食用。地下茎俗曰行鞭筍供食用”。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以日本国允澎为正使的9艘遣明使船搭载着上千人,循着北宋宣和使团的航线来到普陀山,在莲花洋停泊了几天。依据《允澎入唐记》记载,当时的沈家门水寨闻讯,派出彩船百余艘进行绕船迎接,赠予笋干、苋菜以及水果、酒水,并将其船队护送到了宁波。

2023-04-19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334641.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