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福坤:在攻读硕博时,我研究的一直是深海养殖、深水网箱养殖专业。博士毕业后,舟山深水网箱养殖产业以及科研技术产业化均已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为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科学社会实践环境,所以博士毕业后,我就来到了舟山。
问:您为何会选择大黄鱼养殖产业?
桂福坤: 大黄鱼无论是近岸网箱养殖还是深水网箱养殖,东部海域占比最大。在全国所有海洋养殖鱼类中,大黄鱼产量比较高,其中2021年产量为25.4万吨。世面上近90%的大黄鱼都是内湾近岸小网箱养殖,鱼肉品质相对比较差,市场价格一般在40元/公斤左右。而野生大黄鱼(0.5公斤左右规格),价格在2000元/公斤以上,而且供不应求。这两者经济效益相差太大了。走高品质、高端化之路,通过塑造野生的生长环境养殖野化大黄鱼,使其品质接近野生大黄鱼,成为了我们开展围栏养殖的初衷。
那么如何提升养殖大黄鱼的品质?2012年,浙江台州一家企业组建了第一套围栏养殖技术,到现在有五六套围栏养殖技术。围栏养殖后的大黄鱼品质虽有所改善,但并未达到接近野生的品质。该企业在围栏养殖过程中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安全性,如围栏能否抵抗住台风,因围栏桩断裂、网破损导致鱼逃跑等等,二是鱼的品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摸索。
问:国外有没有可参考的类似养殖案例?项目是何时落地桃花的?
桂福坤:围栏养殖工程是指利用网衣、桩柱、绳链等工程设施在浅海水域圈围形成大型水域空间,用于养殖鱼类等水产经济动物的一种养殖方式,因其具有空间开放、环境自然等特点,属于高品质、生态型野化养殖的一种创新海洋养殖模式。
据我所知,国外没有相关报道,中国应该是首创。这些年,我们一直在琢磨两个问题:第一是要让围栏走向外海,这其中要解决设施安全问题,要抗得住台风、抗得住潮流;第二是用什么方式提升养殖大黄鱼的品质。
前期虽然我们有一定积累,但技术不够成熟,所以项目落地前,我们重点做好围栏的水动力学特性、抗风浪安全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同时,根据舟山海域冬季海水水温低、大黄鱼原位越冬习性等实际,我们开展了大黄鱼游泳能力与水温关系的研究等。
经过前期准备,2014年,研究项目在桃花岛龙洞村启动。之所以选择桃花岛龙洞村,是因为该海域有个小湾口,环境、水质都很好。起初,我们只建了一个实验室,用网围了一块内湾,约五六米深,养殖了几万条鱼苗。经过一年的试验,实验取得了一连串的喜人数据。
问:项目团队有多少人?
桂福坤:核心团队成员有5个人,不包括公司一线生产管理和维护员工。另外还有我们老师带的近20名学生,也在从事相关技术研究。整个项目研究实施至今,取得了一定成果。基地里的野化大黄鱼品质在国内可以说是佼佼者,其中最大的已量产化养殖了4年多,体重达2公斤多。
问:科研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有向全市海岛推广吗?
桂福坤:正在尝试,计划在东极结合当地旅游,推行生态围栏养殖工程技术产业化应用。另外,公司二期项目准备建一个面积更大、生态性更好的围栏,养殖规模1000多亩,进一步研究突破野化大黄鱼可持续养殖容量、原位繁育技术、高端市场培育、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让公司的野化大黄鱼围栏养殖技术能够成为样板工程,引领舟山乃至全国的海洋鱼类养殖产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