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励佳 通讯员 郑何)记者近日在位于沈家门食品厂路92号的普汽1号楼看到,一楼原有的店面已经搬空,几位施工人员正用钢筋加固承重柱。“整幢楼大约有24根承重柱,有些隐藏在墙体内部,我们分别用钢筋加固,让承重能力达到安全使用要求。”区旧改中心业务二科副科长黄海波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普汽1号楼建造于1991年,30多年岁月剥蚀下,房屋不仅出现外立面墙体脱离、护栏锈胀等问题,在内部还出现了墙体开裂、钢筋裸露等安全隐患,是我区在册危房之一。去年开始,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针对该楼实际问题,我区制定解危方案,实施解危加固工作。
“我们主要采取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外粘纤维、加钢筋网、结构裂缝修复、加设构造柱等方法进行解危加固,同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对外立面进行整体美化。”黄海波告诉记者,目前,该幢楼的各项解危加固工作正在全面推进,待加固完成后对房屋再次进行安全鉴定,确保达到安全使用要求,切实提高住户安全感和舒适度。
普汽1号楼是我区近年来全面推进城镇危房实质性解危工作的缩影。“随着使用年限增加和长年风吹雨淋,以前的老房子难免出现房屋结构老化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黄海波告诉记者,我区已累计排查出326幢危房,截至目前已有244幢完成解危任务,余下82幢已根据历年监测数据情况,经过综合评估,由设计单位制定“一幢一策”的解危方案,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解危工作。
“由于危房解危加固工作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入室施工,希望相关市民能积极配合我们工作,大家齐心协力,让这项民生工作更加安心、暖心。”黄海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