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励佳 通讯员 邵盛欢)近日,在普陀医院,77岁的沈阿伯结束康复治疗后回到ICU病房,“我现在感觉身体不错,在慢慢恢复了。”而上一次记者看到沈阿伯时,他还无知觉地躺在病床上,依靠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机维持呼吸。他也是普陀医院首例用ECMO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28日,沈阿伯因新冠病毒感染被送至普陀医院感染科,后因症状严重转至ICU。“送来的时候,已不能用呼吸机和俯卧位治疗维持氧饱和度,当时和家属充分沟通之后立即采用了ECMO治疗。”普陀医院ICU科副主任余姚凤介绍,ECMO可以替代人的肺脏和心脏功能,在体外进行血液、呼吸循环支持,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在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历经半个月的ECOM治疗后,沈阿伯的各项指征稳步好转,经科室研判后决定对其进行CT检查,如果情况良好就撤离ECMO设备。撤机听起来简单,但由于患者需要带着ECMO进行检查,ICU医护人员在检查前还进行了“演练”,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预想了一遍,一次次优化流程。1月下旬,在依靠ECMO呼吸半个月后,沈阿伯成功撤离ECMO。
目前,沈阿伯正在接受康复治疗,锻炼心肺功能。如恢复情况良好,可于近期出院。看到沈阿伯状态不错,大儿子沈永福十分开心。他告诉记者,在父亲住进ICU近两个月来,医护人员在各阶段的专业救治和细心照顾都让他们非常感动,“医护人员熟练地运用新的技术和高科技设备,才为我父亲在最难的时候提供了生命支持,牢牢抓住了一线生机。”
余姚凤说,此次首次对新冠重症患者采用ECMO,为后续的重症患者救治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希望用好这些新技术、新手段,为更多病人带来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