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
近日,由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组织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在对我区冬季鸟类观测调查过程中,发现多只秃鹫盘旋在六横上空。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是很挑剔的,六横能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秃鹫选中偶然之中或许有必然。记得三年前的这个时候,网友就在六横拍到过成千上万只野鸭迁徙的壮观场景,而野鸭同样是珍稀的国家保护动物。那么, 冬季到普陀来看鸟,有望成为普陀的新名片吗?
为期一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印证了普陀生物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在调查到的2980种生物物种中,包括了41种中国新记录种在内的省域以上新记录种1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71种。其中的鸟类同样品种丰富、数量繁多,“良禽择木而栖”无疑是对普陀好生态的褒奖。
人与包括鸟类在内的各类生物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事实上,动物数量减少、种群灭失日益造成生态失衡,渐感孤独的人类已开始警醒。普陀保持着万物灵动、鸟语花香,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份荣耀。鸟类青睐海岛,我们理应有保护鸟类的自觉,特别是那些无人居住的岛屿,万一被鸟类“看中”,更应尽可能划定保护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建设现代化新普陀,就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护好天上的鸟、海中的鱼,以及各种陆生动植物。
鸟语花香是众所向往的好景致,珍稀鸟类频现的普陀除了愉悦广大游客,应该还能吸引鸟类爱好者、研究者慕名前来。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吸引八方游客“冬季到普陀来看鸟”,或能带动相关服务产业的兴起,形成一条助推因鸟致富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