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珈伶 通讯员 郑诗静)“非常感谢志愿者,每次都来接送我去医院做透析。”日前,家住东港的居民陈先生向区徽商平安义工队志愿者连连道谢。这得益于今年区民政局贫困群体尿毒症血透病人慈善救助项目的实施。
该项目针对低保低边尿毒症血透患者实施医药费专项等5重救助,并发动志愿者开展就医免费接送等附属服务,截至目前共惠及困难群众47人,有效减轻其就医负担。
贫困群体尿毒症血透病人慈善救助项目只是我区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区积极落实慈善救助项目、困难群众关爱“呼叫转移”新模式、线上线下探访制度落实和幸福清单送达等多项社会救助政策,织密社会救助基层网络,基本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
“强化兜底保障是基础,我们与旧城改造中心、不动产中心、交警等部门建立了救助对象新增房产和车辆信息定期核查机制,畅通救助渠道,建成助联体,推动精准救助,有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在册低保对象2304户2984人,低边对象327户328人,特困供养人员243户246人,临时救助28户45人,共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3386.3万元。同时,针对残疾人群体做到及时发放补贴,目前共发放残疾人补贴覆盖74720人,共2019.02万元。
现居住在沈家门街道鲁家峙社区的朱某,是我区在全省首创困难群众关爱“呼叫转移”新模式的受益群众之一。今年4月,瘫痪在床的朱某打算申请本岛公租房,但法院需要其提供相关文件,证明瘫痪情况属实。这让行动不便、无法前往户籍所在地葫芦村办理证明的他犯了难。鲁家峙社区获悉这一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与法院及葫芦村协商沟通,让朱某的母亲在葫芦村代为办理瘫痪属实证明,解决了这一难题。
“我们针对离岛困难群众人户分离、常住地向本岛转移情形较多的实际,在东港葫芦岛开展试点,实时掌握葫芦岛到本岛居住的困难群众信息,使其享受与居住地困难群众同等待遇,目前此项试点共惠及56户75人,助推救助关爱‘不掉线’。”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说。
此外,我区推进线上线下探访制度落实和幸福清单送达。全区各镇、街道、管委会干部及社区(村)工作人员与2869户困难家庭结对,根据不同对象开展探访关爱和幸福清单送达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探访关爱2.19万余人次,探访率100%;送达幸福清单8699份,送达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