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导师制”的推行,不但有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由他律逐步过渡到自律,还助推了德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成长,在全校形成“不让一个学生在健康成长路上掉队”的育人生态。 ——题记
□记者 陈璐瑶 通讯员 朱荷燕
浙江省第十二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日前出炉,我区朱家尖小学上榜,入选的案例为“悦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双减’下的全员导师制”。什么是全员导师制?如何运作的?效果怎么样?记者日前往进行了探访。
(一)
“手再抬高一点,眼神跟着手的动作……”近日,记者在朱家尖小学音乐教室看到,该校6年级学生陈禹臻在音乐老师郑茜尹的一对一指导下,练唱越剧《送花楼会》的选段,虽然接触越剧才两年多,但是陈禹臻表演时,不仅唱腔字正腔圆,身段动作也有板有眼、充满灵气。
“我从小比较喜欢越剧,所以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郑老师当我的导师。”陈禹臻说,她从四年级开始跟着郑老师练习越剧,如今越剧演唱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此前还在区里举办的越剧比赛中获得铜奖。
而同样在该校上6年级的学生严培甄,则选择了班主任唐娜作为自己的导师。平时,唐娜不仅在学习上给予严培甄很多指导和鼓励,还在他有负面情绪时及时进行有效疏导。“和唐老师结对以后,我觉得自己的心理素质好多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更加自律了。”严培甄说。
学生的这些变化,得益于朱家尖小学推行的“全员导师制”。近年来,朱家尖小学积极探索包括重点受导对象确定、师生双向选择、帮导目标制订、“六个每”行动在内的全程全员帮导运行机制,实现了全校每一位学生都有双向选择的导师。
(二)
据介绍,根据“全员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师生双向选择的过程是:先由班主任联系其他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逐一分析,再由学生根据个性化发展需求,选择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导师,接着导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及所掌握的学生表现情况选择受导学生,最后班主任做好“搭桥”整合工作,与家长进行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努力做到“因人施导”“因材施教”。
“我们还对存在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学习困难、缺乏家庭支持的特殊需要学生,以及兴趣爱好和个性突出的学生等四个重点群体予以重点关注,并落实专门的导师团队落实针对性的教育工作。”朱家尖小学德育主任陈娴说,目前,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等导师负责需要特长指导的学生;心理专、兼职导师主要负责需要思想启导、心理疏导类型的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导师负责需要学业重点辅导的学生;各班导师还会根据受导学生情况,量身制定发展目标。
“所有导师还落实了‘六个每’全程帮导,即:每位重点受导学生获制帮导目标和专项举措、每周举办一次成长汇报、每周完成一次与任课教师交流、每两周一次对受导学生个别化干预、每月一次与家长沟通、每月德育处检查反馈工作手册。” 陈娴说,“全员导师制”的推行,不但有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由他律逐步过渡到自律,还助推了德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成长,在全校形成“不让一个学生在健康成长路上掉队”的育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