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第1天:症状较轻。可能感到轻微咽干咽痛、身体乏力。
发病第2天:开始出现发热症状,部分年轻人高烧至39摄氏度左右,同时咽部不适感加重。
发病第3天:症状最重的一天。高热39摄氏度以上,浑身酸疼乏力,咽痛加剧。
发病第4天:体温的高峰开始下降。很多人从这一天体温降为正常,不再发热。但仍然咽痛咽痒。一部分人开始流涕、咳嗽。
发病第5天:体温基本降到正常。但是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身体乏力仍然存在。
发病第6天:不再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加重。前期病毒导致的呼吸道黏膜破坏,人体通过流涕、咳嗽排出坏死的细胞。可能出现核酸转阴。
发病第7天:所有的症状开始明显好转。核酸很大可能转阴。(普通中青年的发病过程一般适用于以上情况,个体特征因人而异。)
特别提示:老年人感染病毒5天前后,如有明显憋气症状,需用肺部CT影像来诊断是否有肺部感染。
七、需要常备哪些药品?
基础病用药: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日常一定要规律用药,家中要储备一个月左右的基础病用药。
中成药: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软胶囊、藿香正气水/胶囊等。(注:不要叠加,只选一种。)
退烧药: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止咳药:复方鲜竹沥液、苏黄止咳胶囊、急支糖浆等。
止痰药:复方甘草片、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
流鼻涕:扑尔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布地奈德喷鼻等。
咽痛咽干:华素片、六神丸、西瓜霜含片等。
特别提示:可以备药,但没有必要囤积药物。居家治疗用药要按药品说明书服用或咨询医生,切不可盲目服用。不要多种药混在一起吃,相互作用可能增加一些药物不良反应。
八、儿童退热有什么办法?
儿童可以选择的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
针对3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热,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法退热,如温水浴等。
特别提示:以上两种退热药选择一种使用即可,一般不需要交替使用。不要与含退热成分的复方感冒药物同时使用,如小儿氨酚烷胺颗粒等。服用退热药后可能出现大量出汗,适当减少和更换衣物,避免着凉。一般体温低于38.5℃时请耐心护理,可采用物理降温,勤测体温。
九、居家紧急就医提醒
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需要急诊就医:
1.服用退烧药后仍发烧超过38.5℃,并持续超过2天;
2.体温35℃及以下;
3.抽搐;
4.呼吸困难或气促;
5.失语或不能行动;
6.不能苏醒或不能保持清醒;
7.胸部或腹部疼痛;
8.头晕或意识混乱或精神状态明显转变;
9.虚弱或脚步不稳;
10.孕妇的胎儿活动减少或停止(适用于妊娠期24周或以上的孕妇);
11.持续不能饮食,或腹泻、呕吐超过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