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梦倩
他的父亲突发脑干出血,医生说最好的结果是“植物人”。为唤醒卧床父亲,他辞职悉心照顾……5年来,在他的悉心照顾下,他的父亲病情逐渐好转。他的孝行感动了很多人。他就是入选第十一届“浙江孝贤”的沈家门街道西大社区居民庄霖。
突然接到父亲病重的噩耗
“快点回来,你爸突发性脑干出血,快不行了!”2017年9月30日,庄霖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从开盘4小时将房源全部售罄的大喜,到赶到医院看到父亲呼吸接近衰竭的大落,这一天,庄霖永远忘不了。
“父亲身体一直很硬朗,生病前还说要帮我带孩子,约定一起去西藏,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感觉天都塌了。”庄霖说,父亲转入重症监护室43天,他也在门口守了43天,躺在简易的“床”上,没有睡过一个整觉,内心满是担忧,还一度陷入抑郁。43天后,父亲的生命体征暂时稳定,但医生告诉庄霖,最好的结果是植物人。
辞职照顾父亲
看着病房里的父亲,庄霖做了一个决定:辞职,专职照顾父亲,要不惜一切代价,让父亲醒过来。2019年,奇迹发生,庄霖的父亲睁开了眼睛,手指也有了反应。庄霖期待更多奇迹的发生。5年来,哪儿有名医,他就往哪儿跑,只为找到唤醒父亲的办法。
滑皮虾、油冬菜、蘑菇……12月8日一早,庄霖像往常一样到家附近的菜场买菜。“昨天妈妈打电话说想吃点蔬菜,我就特地买了些。”庄霖告诉记者,这段时间由母亲在医院照顾父亲,医院食堂的菜品有限,为了让母亲吃得好点,也让父亲补充些营养,每天早上他都会做好菜送到医院。
“现在父亲需要靠鼻饲管喂食,这些虾要剥壳打碎注入导管才行。”前往医院的路上,庄霖告诉记者,照顾卧床病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肯学都能做好。在照顾父亲的日子里,庄霖每天给父亲全身按摩,以防肌肉萎缩;为防止痰堵住气管窒息,每天都要为父亲拍背吸痰,还有两个小时一次翻身、洗澡……庄霖几乎成了半个护工。天气好的时候,他会把父亲抱到轮椅上,去散步晒太阳。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庄霖还特地进修了护理知识,5年来,庄霖的父亲从没长过褥疮。
庄霖说,他很感谢妻子和岳父岳母的体谅,当初辞职得到妻子的支持。5年来,儿子的生活教育大多由妻子承担。如今,在照顾父亲之余,庄霖又重拾一部分工作。
“我很幸运,我有能力为父亲做些事。”庄霖说,2019年,他卖掉市中心的一套房子为父亲治病。5年间,医疗费用高达300多万元,至今每年仍需开支40多万元。现在,他的父亲半边手脚能动,病情正在往好的方向逐步转变,医生说这是一个奇迹。“我会一直陪着父亲,相信终有一天会醒来。”庄霖说。
想筹建互助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在庄霖的手机里有一个微信群,叫“中国脑干血肿病人家属交流群”,庄霖的父亲患病没多久,他就入了该群,也是在群友的鼓励和帮助下,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时光。
“群里经常会有新人进来,很多人就像我当初一样,慌乱没有章法。”庄霖说,从临床护理到一些救治方法,他们都会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他也会把自己5年来照顾父亲的一些心得发到群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随着重拾工作,筹建一个互助基金的想法在庄霖的计划里越来越清晰。“我的计划是成立一个舟山60周岁脑干出血老年人互助基金,用我现在工作收入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为因病遇困的老人和家庭做些事。”庄霖说,在照顾父亲的5年里,他看到很多比其父亲年轻的病人,因为无法承担高昂的医药费而选择回家保守治疗,“这个病治疗费用高,甚至可能会拖垮一个家庭。筹建互助基金,力量虽小,但我希望能作出一点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