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二版

“谢谢警察,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

——普陀贵州两地警方联动、为当了35年“黑户”的黄女士恢复户口的故事

对黄女士来说,恢复户口让她看到人生新的希望。民警说:“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急时刻能豁得出来。群众遇到困难时必须站出来帮一把,这都是应该做的。” ——题记

□记 者 刘珈伶

通讯员 刘宇翔

11月22日,对黄女士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因为她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张居民身份证。望着手中崭新的身份证,黄女士喜极而泣,连连向前来送证的民警致谢:“谢谢警察,是你们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

今年10月以来,普陀贵州两地警方联动,开通绿色通道,历时1个多月,通过多番努力,为“黑户”35年的黄女士恢复了户口,办理了新的居民身份证。

16岁离家出走户口丢失

黄女士于1969年12月出生在贵州省安顺市的一个农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自小家境困难。1985年那年,黄女士16岁。

“家里兄弟姐妹多,穷呐!”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女士瞒着父母跟随外嫁的二姐一起出走,到外地讨生活。让黄女士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走,她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改变。在外工作期间,黄女士跟随姐姐来到江苏徐州,并在当地结婚生子。此时的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户口及身份证的问题。

1987年起,第一代居民身份证陆续发放。因为和家中断了联系,加上没有意识到居民身份证的重要性,已经离家两年的黄女士错过了第一次发证,加上种种原因,她也由此成为了“黑户”。

民警走访发现“黑户”人员

今年10月,东港派出所民警在芦花村走访时,来到了黄女士的暂住处。在聊天中,民警得知黄女士近期刚刚和朋友一起乘坐工友的车从江苏徐州来到舟山,打算在舟山务工,所住的房子也是刚刚租下的。

当民警询问黄女士的身份证号码进行登记时,黄女士吞吞吐吐地道明了原委:她没有身份证,也没有户口。随后,民警进一步调查后发现,黄女士的确为“黑户”人员。

最近几年,黄女士也尝试过恢复户口,但黄女士和家人早已断了联系,唯一能联系到的亲人二姐也去世多年。最后都因信息不全,无法查找到相关信息等原因而作罢。“真的不抱啥希望了,就这样过吧!”说起户口的事,黄女士眼圈红红的。

两地警方协力联动解难题

确定黄女士为“黑户”人员不久,区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负责人张瑜先是和黄女士夫家取得联系,但其夫家表示因为疫情等方面原因,暂时不能来到舟山,并告知黄女士的户口一直在贵州老家。随后,张瑜来到黄女士住处,详细了解事情的原委。但黄女士根本说不清楚自己老家的住址,只知道所在的省市和一个哥哥的名字,娘家人的联系方式一概不知。

张瑜和窗口工作人员只得根据有限的条件,在系统中一个一个查询黄女士哥哥的信息。整整两天时间,终于找到了一个疑似黄女士哥哥的人,经过黄女士确认后,民警联系当地安顺市西秀区北街派出所后的反馈是,黄女士哥哥的户籍确实是在北街派出所辖区,但没有黄女士的户籍档案信息,并建议民警致电当地西街派出所询问。

张瑜赶紧和西街派出所取得了联系,并将黄女士的有关信息发了过去。第二天,好消息传来了。经过再三确认后,找到了黄女士多年前的人口信息登记表。

接下来,又面临一个问题。像黄女士这种情况,一般需要本人到现场进行办理。但是一方面因为疫情出行不便,另一方面黄女士没有身份证也是个大问题。于是,两地警方商量后,为黄女士开通绿色通道。需要在贵州当地制作的材料,由当地警方做;黄女士个人的材料,则由普陀警方负责。

11月3号,所有材料收集完毕,张瑜将材料邮寄给了西街派出所。经过审批,贵州警方同意为黄女士恢复户口。随后,张瑜又为黄女士拍摄了身份证照片,并远程传送给了西街派出所。11月22日,张瑜收到了装着黄女士身份证的邮件。当天下午,便赶忙来到黄女士的住处,将身份证交到黄女士的手中。这对黄女士来说,不单单是一张身份证,更是人生新的希望。

“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急时刻能豁得出来。群众遇到困难时,我们必须站出来帮上一把,这都是警察应该做的!”面对黄女士的感谢,张瑜说。

2022-11-25 ——普陀贵州两地警方联动、为当了35年“黑户”的黄女士恢复户口的故事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289256.html 1 3 “谢谢警察,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