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

把好“防疫关” 当好“守门人”

——区防疫办公共场所组工作纪实

□记者 胡晓

每天,在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客运场站等处的入口位置,他们严格把牢防疫“大小门”的身影,总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是区防疫办公共场所组的工作常态,这支队伍的成员来自区属单位和镇、街道,他们的“主阵地”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主要职责就是筑牢公共场所防疫“安全线”。

昨天下午3时左右,一辆来自宁波的长途班车缓缓停靠普陀长途客运中心,乘客有序下车,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进入出站口。普陀长途客运中心董事长李斌在出站口引导乘客扫场所码,查验行程卡和核酸检测证明,对省外入舟旅客,引导其现场完成核酸采样,并按照不同的行程分类处置。

“长途客运中心班车旅客来自全国各地,人员复杂、流动广泛,是疫情防控‘外防输入’的重要关卡,责任重大。”李斌告诉记者,作为公共场所组的一员,他时刻绷紧防疫工作这根弦,一有时间就到出站口参与执勤。

“进入市场,请正确佩戴好口罩,扫场所码,出示健康码和行程卡。”每天上午,阳光三六五农贸市场负责人虞思洁都会和志愿者一起守在入口处,并不时提醒顾客戴好口罩。“市场人流量大,守好门是我们日常防疫工作的重点。”

普陀商务局商贸市场发展科工作人员王昱博既是商超“小门管控”的教导员,又是商务疫情防控的战斗员。他熟悉疫情防控各级文件精神,总是在第一时间学会学透并编成各种“应知应会”向各商超传达。有时,他还会进行暗访,查看商超防疫措施落实情况,不厌其烦向商超工作人员强调扫码、查码的重要性。

11月20日凌晨4时,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乐波的手机突然响起铃声。“乐副,根据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11月20日0时起,继续关停本岛区域内的网吧、影剧院、博物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具体公告已发送给你,请把最新的政策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仔细查看公告后,乐波迅速通过工作群向相关人员发送了最新防疫政策,未及时接收信息的,则逐一电话通知,这样一忙活,天就亮了。“睡觉时都要把手机铃声调到最大,生怕错过一个信息,连洗澡的时候都要把手机带到浴室内,以防漏接一个电话,因为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突发情况。”乐波说。

“老婆,今天我住所里了,这个周末应该可以回家,到时见。”11月21日晚,沈家门派出所民警陈俊杰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准备回派出所休息。自本月以来,由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陈俊杰吃住都在所里,战斗在密接人员管控和转移的一线。“疫情防控我们理应在一线。”陈俊杰的妻子是定海区公安分局的一名民警,夫妻俩肩负着共同的使命。

从晨曦微露到夜色如墨,公共场所组的成员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着。当前,我区各类公共场所严格执行“场所码”现场查验,严格落实“一扫三查”和7天旅居史“穿透式”询问,确保“逢进必扫、逢扫必查、不漏一人”,切实守住疫情防控“小门”。

“我们经历着速度、力度、执行度的考验,公共场所组全体成员将继续坚持站在前、冲在前、干在前,当好公共场所防疫‘守门员’。” 区防疫办公共场所组组长刘琦波表示。

2022-11-24 ——区防疫办公共场所组工作纪实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288759.html 1 3 把好“防疫关” 当好“守门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