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争先 跨越发展
97
建设现代化新普陀
本报讯(记者 徐丽佳 通讯员 胡静卫)近日,沈家门街道接到一起兴建路某理发店涉嫌违规使用童工的投诉,随后,街道向区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发起协审需求。在区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牵头下,来自区人民检察院、区司法局、区人力社保局、沈家门街道的相关负责人以及退休法官和公职律师代表,在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协同指挥中心法制审核专区,开展“三合一”联合会商,对该案件进行讨论磋商。据悉,这也是我区在全市首次开展“三网一庭”法制审核、司法联动审核、检执联动三种机制“三合一”联调会商。
会上,作为案件承办单位的沈家门街道介绍了该案办理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与会人员重点围绕使用童工行为的认定、用工时间的把控、处罚金额的裁量以及违法证据的固定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分析。
区人社局作为主管部门从行为认定、证据固定方面提出了专业的处置意见;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公职律师、退休法官从法律适用、办案程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区人民检察院、区司法局从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等角度对案件进行细致分析和研判,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最后,此次会商达成一致意见,认为该案违法事实确凿,建议案件承办单位沈家门街道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
“随着‘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执法事项划转急剧增多,队伍整合下沉速度加快,特别是改革初期行政执法事项赋权镇、街道后,镇、街道作为执法主体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会出现法制审核力量不够、审查不专等问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精准破解基层法制审核难、合法性审查力量不足等难题,我区通过优化精简执法队伍、模式重构、制度重塑,组建专家团、建立“共享法庭”,创新推行“三网一庭”法制审核模式,让基层综合执法“接得住”,更“管得好”。
“针对基层在行政执法中遇到的案情复杂、处罚金额较大、涉及面广、违法情形分散隐蔽等疑难案件,将继续开展常态化联调会商,进一步提升基层的执法效能,从源头上提升‘大综合一体化’执法办案质量。”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区镇、街道办案量同比提升175%,新划转执法事项案件比重达25%,平均办案时间从10天下降到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