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二版

(上接第1版)陈方兴仔细审核材料,全面精准掌握情况,通过走访多家医院的相关专业人士,并锲而不舍地与事发医院保持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推演,最终使陷入僵局的案件“起死回生”。通过合理划分当事人与医院的责任,使患者获得补偿近10万元。

中心副主任傅博恒介绍,今年以来,区社会治理中心已成功化解重大案件75起,其中49起为当天化解。高效化解的背后,离不开中心的党员工作室厚植为民情怀,回应群众关切,充分发挥了解决纠纷能力。

调解渔事纠纷

“海上老娘舅”冲在第一线

面对海上治安问题复杂多变、海上纠纷易发多发的问题,如何高效解决?“中心专门组建了海上调解船队伍,当海上发生矛盾纠纷时,调解员能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调解,防止矛盾升级、损失扩大。”党员调解员应琦介绍。

浙普渔68852号船船老大应洪昌是一名区级党员调解员。今年5月27日凌晨,在同一海区生产的他接到对讲机呼叫,“普陀区一艘渔船与象山县一艘渔运船发生碰撞,之后双方船员在争吵过程中互相谩骂并扔砸啤酒瓶等物,眼看事态就要扩大……”一听到消息,应洪昌放下生产就往事发地点赶。到达之后,他立即进行劝解,让双方保持理智,停止争吵,并把事故经过记下来,回港后交由相关部门处理。最终,应洪昌成功调解这起纠纷,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据悉,目前我区共有各级调解船只412余艘、“邻里调解示范船”26艘、“海上党员娘舅船”151艘。专门聘请威信高的696名渔船老大为“海上老娘舅”,打造了章奎定等“品牌老娘舅”,做好渔场一线纠纷调处。今年以来,共调处重大海事渔事纠纷88起,涉案金额821.77万元。

红色在线调解中心

跨越空间的“解纷码”

“浙江解纷码”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矛盾调处系统,其运行机制为“一案一编码、一码管到底、全程可追溯”。为推动“浙江解纷码”在普陀落地落实,区社会治理中心积极探索,让群众实现解决矛盾纠纷“一次都不跑”。

今年5月,我区发生一起涉及68名扎蟹女工的群体性纠纷,后经中心调解,23名女工与雇主达成调解协议,但另有45名女工因各自在外省老家,且受疫情影响无法前来现场签署协议。为此,该中心党员贺吉凤与调解员俞欢、丁娇娇逐一联系,指导该部分女工通过“浙江解纷码”线上申请调解,并在线操作完成协议签订和司法确认全部解纷流程。至此,该起涉众型纠纷的大部分当事人“未跑一次”就成功调解,切切实实方便了群众。

目前,我区每个海岛乡镇都建设了标准化的在线调解室,该中心组织跟班实操培训,使基层30余名调解员都能熟练运用“浙江解纷码”。“这样的调解方式,让小岛群众不出岛就能解决纠纷、开展法律咨询,便捷又高效。”区社会治理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已完成网上案件调解236例,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坚持党建引领,解码‘红色基因’,赋能社会治理,是我区推进‘枫桥式’社会治理中心建设的精髓所在。在中心建设之初,就依靠党建工作把各入驻部门的管理服务带入正规化,让中心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该负责人说。

2022-11-16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286413.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