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缪增辉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如何建设“枫桥式”社会治理中心,让基层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这是区社会治理中心一直在努力、探索、创新的目标及方向。
近年来,该中心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嵌入式党建”为抓手,倾力打造“党委领导、多方参与、信息支撑、调解优先、司法终结”的新时代社会治理“普陀模式”,突出“红色基因”培育和引领作用,积极争取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积极打造一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基层社会治理红色“尖兵”。
嵌入式党建
助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近日,当事人顾先生带着一面绣有“为民解忧,爱心永存”的锦旗专程从上海赶到区社会治理中心,向调解员李华致谢。
今年10月,因公司内部矛盾,顾先生在我区经营的一家美容店遭遇百余名消费者集体退款,双方引发矛盾并报警。事件发生后,区社会治理中心按照诉调对接机制,于事发当天下午把双方引导至中心进行现场处理。调解员李华、法官马利斌等“嵌入式党建”调处化解小组的党员骨干成立处置专班,迅速集结开展会商研判,制订科学处置流程。专班成员分工协作,默契配合,井然有序,直至次日凌晨4时,一百余名消费者都满意地收到了退款。
“‘嵌入式党建’即打破中心进驻部门固有科室建制和人员配置,按照功能定位,在服务群众的四个关键领域,设立窗口服务、调处化解、信息指挥、综合服务四个嵌入式党小组,探索开展以业务交流、协同攻坚、法律服务等为主旨的党建工作。”该中心党支部书记应高君介绍,该美容店退款事件处置持续了9天,共接待退款群众380余人,涉及退款金额达180余万元,整个事件处置过程中,嵌入式党小组协同攻坚作用凸显,党员干部表率作用相当明显。
红色倾听窗口
群众急难愁盼的“听诊器”
在区社会治理中心一楼大厅,一个“红色倾听”窗口格外显眼。“这个窗口相当于大医院的特需门诊窗口,对于年老体弱或案情特别复杂的群众,坐堂这个窗口的党员会主动给予帮助,并全程协助办理。”法律援助中心党员郑成介绍。
2021年,年近八旬的江苏籍郑阿婆不慎摔倒,导致手臂骨折,花费医疗费2万余元,其中向他人借款9000元。为偿还债务,她多次联系在江苏宿迁的子女,但子女均不予理会。今年3月,郑阿婆无奈来到中心寻求帮助。当天在“红色倾听”窗口值班的郑成了解情况后,主动为其提供法律援助。“郑阿婆赡养纠纷案的管辖权法院在江苏宿城区,于是我们立即联系了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联手开展异地法援协作。后经两地援助律师分别多次上门调解,最终使郑阿婆与其子女双方取得和解并撤诉。”郑成说,如今,郑阿婆的子女已将其从舟山接回宿迁安度晚年。
党员工作室
化解群众心结的“主战场”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区社会治理中心,有四个以党员姓名命名的工作室,他们是陈方兴工作室、张德梅工作室、郑成工作室、李华工作室。
今年年初,患者孙某到我区一医院治疗后导致病情加重,家属认为医院误诊,但院方不予认可,导致医患矛盾激化。由于患者没有既往病史,口述因医疗造成其症状加重等情况无法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一度使调解工作陷入僵局。
实干争先 跨越发展
建设现代化新普陀
96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