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予晖
近日,位于沈家门北安公园的噪音监测设备自动监测到该地段有广场舞音量超出规定值,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很快发现这一情况,执法人员随即赶到现场进行处理,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每当夜幕降临,在城市公园、广场或街区一角,广场舞爱好者就聚在一起,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强身健体,享受社交乐趣,广场舞已成为城市一道独特风景。但高分贝的声音变成噪音,给周边群众学习、生活造成困扰,成为城市治理的一大难题。
广场舞扰民并非“无法”可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修订并于上月施行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公共区域管理者、健身参与者的行为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对违反者的处罚规定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有助于广场舞噪音治理有法可依。
实际执法中,的确存在因缺少噪音检测设备,导致广场舞噪音难发现、难取证、难处理的情况。有了噪音监测设备,并将其接入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实时采集数据,一旦发现有超标现象,中心会第一时间联系执法人员进行处置。数字赋能,更多噪音监测设备投入使用,为破解广场舞扰民难题助一臂之力。
广场舞整治规范是全市2022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八项行动之一。用噪音检测设备等数字赋能治理广场舞扰民难题固然好,但有些地方还没有这个条件,这还需要职能部门把对噪音源头控制做在前,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坚持常态化执法巡查。如此综合施策、担当有为,就能切实减少广场舞噪音对群众的影响,营造城市美美与共、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