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叶梅 通讯员 柳启冬 薛昂)六横镇台门村老年协会门口,一块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庆祝活动”为主题的黑板报格外引人注目,板报上字迹工整有力,线条舒畅,路过的村民纷纷放慢脚步驻足欣赏。
该板报出自退休老党员刘松国之手,退休后的他担任起社区老年协会的宣传员,3年来累计绘制宣传板报150余次,内容紧扣党的重要决策部署和法治主题,这位老党员希望通过这一形式,定期向村民述法,传递正能量。
据了解,近年来,台门村立足海岛渔村实际,充分调动干部、村民积极性,加强法治渔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探索乡村治理新途径新方式,激活“法治因子”,赋能乡村振兴。
台门村创新开展了“法润渔村”系列行动,通过“普法进村社”“宪法在身边”等多个活动,加快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良俗。为此,该村成立了乡村法律服务“评审团”,建设“村级法律服务室”,推行村级议事“听证”制度等,引导村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建好“全流程”乡村依法治理平台体系,创新普法手段,挖掘“全链条”海岛渔村特色普法产品,提升村民法治文化素养。近日,台门村还被列入首批省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名单,这也是目前全市唯一一个面向农村村民的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
为让群众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台门村还积极推进法治广场、法律图书角、公共法律服务室等普法阵地建设。同时,通过法律大讲堂、流动法治宣传车、法治公益节目等形式,把法律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和群众身边。今年来,台门村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5场,受教育群众8000余人次。“起先我们对这些法律问题也不懂,现在常听普法宣传员的讲课,心里踏实多了。”台门村村民陈阿婆感慨道。
在台门,群众都说,遇到家长里短、邻里矛盾等问题,“陈忠岳个人调解工作室”总能化解纠纷。不仅如此,针对台门片区海上矛盾纠纷频发的现状,台门村成立了海上纠纷调解小组,挑选有威信、有能力的船老大担任调解小组组长,编织了一张“海陆联动”的调解网。此外,村里还建立了“东海渔嫂”调解员志愿者队伍,挖掘擅长矛盾纠纷化解的网格员、禁毒宣传员、信访工作员等,不断扩大调解员队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