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走在普陀街头,不管白天还是夜晚,随处都能感受到城市书房带来的温暖;走进海岛乡村,群众生活丰富多彩、移风易俗蔚然成风,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近年来,我区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为普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未来五年,我区将继续深入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不断优化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以人文之美推动精神富有,让文化供给成为精神富有“催化剂”。

“全民艺术普及是一项文化惠民工程,也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普陀文化的需要。未来我区将不断拓展文化惠民广度和深度,建成125个城乡一体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文化变得‘触手可及’。”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这个目标,我区将打造包括舟山市(普陀区)美术馆、朱仁民艺术馆,谋划建设中国沈家门渔港博物馆、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国渔业气象博物馆等在内的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着力提升海岛“城市会客厅”的文化品质。同时,按照集约共享、功能叠加、一岛一品的思路,探索文化驿站、城市书房及旅游驿站的整合共建,布点一批主题型特色海岛文旅驿站、岛屿书房,实现省级乡村博物馆镇(街道、管委会)全覆盖。

“我区还将重点打造沈家门渔港‘一港两岸文化长廊’,融合周边的体育运动、渔港诗会、市集和文旅融合夜生活,将沈家门滨港路—鲁家峙打造成为面向市民和游客的文艺生活体验区,成为展示普陀海洋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我区还将积极探索全民艺术普及新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公益性艺术大课堂;通过组建海岛文艺轻骑兵,丰富海岛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推出普陀文化保障卡,加强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实现社会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率达90%以上。

除了大力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持续深化品牌建设,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也对做好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未来五年,我区将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打响“自在普陀”系列文旅活动品牌,举办中国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中国国际普陀佛茶文化节、海稻音乐节等节庆活动,继续推动文化强镇、文化示范村(社区)等品牌创建,扩大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影响力。同时,以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为基础,探索地域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依托沈家门渔港、蚂蚁岛精神等文化标识,深入激活“海丝”文化、海洋文化和渔港文化,打造推出一批具有海洋魅力、浙江辨识度的文化标识建设成果。

“我们也将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推进公共文化国际化传播,依托沈院(中韩友好公园)、中国国际普陀佛茶文化节、普陀渔民画国际性展览展示等平台和举措,培育一批国际交流基地或国际交流项目。同时,借力数字赋能,用好‘渔民画云码头’特色应用,以数字场景和技术,做好普陀渔民画传承推广,让发展更具智慧。”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07-12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248640.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