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 助推普陀海洋经济建设

□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应佳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健康基础。健康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收入平稳增长,消费加快升级,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居民患病比例增加,人民对医疗健康的需求将大幅提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规模达到8万亿,2030年末预计达到16万亿,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大健康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大健康产业作为涵盖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医药保健、营养保健、医疗器械、健康管理、美容养生、健康体检等多领域的新兴产业,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政策红利下,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普陀拥有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独具特色的海洋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环境,在这样大健康产业孕育发展的温床里,如何依托各种优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助推普陀海洋经济建设,助力普陀高质量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探索。

一、普陀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

普陀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上谋划早、启动早,其发展史应当追溯到2016年,这一年我区明确提出培育和打造大健康产业,将大健康产业纳入幸福普陀建设的四大新兴产业之一。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区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打造优良大健康产业平台。

普陀大健康产业平台依托普陀国际健康产业中心、普陀大健康产业园和海洋生态创新谷,聚焦生物技术、高端医美、生物医疗、医疗器械、养老康复五大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健康示范类项目。自2018年以来,普陀区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抓手,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深耕大健康产业领域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健康管理等方向,引进了一批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企业,打造了若干个“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载体。截至今年3月,大健康产业平台共引进健康类企业120余家,实到市外注册资金8.3亿元,总产值7.57亿元,引进硕士和高级职称以上人才百余名,其中省级以上人才10名。

普陀国际健康产业中心于2018年3月成立,位于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普陀片区东港街道,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重点引进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高端医美、养老康复为主的科创型、总部型企业,目标打造“医、药、养、健、游”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旅游产业集群。目前成功引进了普律东海细胞工程、美兆体检、迈顺生物、锐赛生物、捷宁港生物、霍普金斯生物、雅各国际医疗、京恩医疗、全民医疗、中房智慧医疗等近百家企业。

普陀大健康产业园于2017年5月开园,位于舟山市普陀区东港街道浦西工业园,占地2.7公顷,总投资1.6亿元。作为舟山第一个健康产业的集聚区和先行区,主要功能在于项目及产品的孵化和生产。产业园致力于招引互联网医疗、海洋生物保健、健康养老辅具、高端医疗器械、健康环保等大健康产业项目,打造一个集总部经济和产品生产贸易等功能为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园区。目前已入驻常春藤基因、美康生物、赛莱特生物科技、锐赛医学检验实验室等十余家企业。

海洋生态创新谷于2017年11月创立,位于普陀经济开发区,规划定位海洋生物产业区、海洋科创园区、海洋文化休闲区、临港产业发展区及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五大产业功能区,以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制品等为主,目前已成功引进明峰智能化医学影像设备研发与生产、品级基因、万洋众创城小微园区、荣和海洋肽、腾宇航天新材料、极燃高端火花塞制造等项目。

(二)营造良好健康事业发展环境。

优厚的政策环境有助于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舟山群岛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等系列国家战略相继落地。特别是2017年6月舟山被列为首批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拥有“一事一议”的政策权限,在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药品进口和限制类药品申报备案、外籍医师执业准入、生物技术研发等方面尽享政策便利。

近年来,普陀成功举办“普陀论健——智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佛茶文化节”“浙江普陀健康产业沙龙”“健康产业招商推介会”等系列活动,普陀健康事业氛围浓厚,健康产业影响力明显提升。特别是自2017年开始到目前连续举办4届“普陀论健”系列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国内知名科研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健康类企业等各类单位踊跃参加,集聚行业精英、学术翘楚,李兰娟、蔡秀军、康景轩、郑树森、韩忠朝等国内外医学生物学领域权威专家先后到会,共吸引医疗机构负责人、生命健康类企业等1100余人次参加,推动大批健康产业在普陀落地生根、快速发展,已成功促成30余个健康类项目落地签约。

二、大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健康产业结构多元性不足。

我国大健康产业主要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目前,健康服务产业链主要有医疗、医药、保健品、健康管理以及健康养老等五大基本产业群:一是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也是主要的大健康产业;二是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三是健康养老产业;四是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五是以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康产业结构还不是很完善。从大健康产业结构来看,美国的发展比较全面,涉及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医院医疗服务、医疗商品、健康风险管理服务、长期护理服务等多个领域。总体来看,美国在健康保健和服务方面发展较为成熟。近年来,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疾病的预防、健康促进、慢性病管理等健康风险管理工作,但是目前健康产业发展仍以“医院医疗服务、医疗商品”为主,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不足。

在国内健康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区健康产业也存在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随着我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尽管已经引进许多生物医药企业和高精尖项目等,但对比大健康产业丰富多样的产业构成,我区健康产业结构还不是很完善,多元性不足、产业规模较小等问题逐渐显现。

(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我区医疗健康各类人才总量较缺乏,一方面在基层医疗机构,尤其地处偏远海岛的医疗机构,专业技能人才的质和量均有所欠缺,还存在人才队伍老化,年龄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另一方面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不强,基础人才、高层次人才等各类人才都存在引得进留不住的问题,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人才流失情况,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不完善。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逐渐清晰,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形成,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有序推进。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现行的养老服务体系尚不能满足未来的社会养老需求。近年来,我区的老龄人口逐年增多,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完善。

三、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丰富产业结构。

依托现有大健康政策、环境优势,进一步招商引资,丰富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例如着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依托我区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可以发展海洋医药、海洋生物保健食品、海洋护肤品等新型产业。发展健康旅游业,结合佛教文化发展禅修养生旅游。普陀海洋性气候四季如春,适宜人居,空气优良,空气质量指数在全国众多城市中名列前茅,无疑是养生福地。良好的自然环境让我区居民更加健康长寿,去年普陀人均期望寿命达80.52岁。随着我区滨海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省内外大批游客,大部分游客有养生需求。普陀美丽的自然海洋风光再结合佛教文化、禅修旅游等心理医疗养生,体现出较强的磁场效应。这种效应,可以进一步借助国际海岛旅游大会、海洋文化节、海鲜美食节、沙雕节、海钓比赛、自行车赛、环岛马拉松、游艇展等重大节庆赛事活动来营造氛围。

(二)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在舟山、普陀众多战略叠加的背景下,做好各类人才的引进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卫生领域的基础人才引进尤为重要。要拿出超常规政策、提出超常规举措、给出超常规服务,完善引才、留才、育才全链条。比如,在引才方面,可以加强与东北、西北等地医疗高校联动,加强人才政策推介,建立引才工作站,建设大学生实践基地,广泛开展大学生实习见习工作,给他们提供认识海上花园城的机会。普陀景色宜人、环境优良、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相对许多西北城市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在留才方面,舟山的海岛定位和城市体量让留才工作遇到了较大困难,背靠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很多人才会把这里当作过渡站,要真正留住人才,就要打好服务牌和温情牌。对此,普陀为人才提供了大量高品质的人才公寓和丰厚的购房补贴,每逢节假日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交流活动。下一步要持续加大各项人才补贴力度,搭建好外地人才与本地人才的沟通桥梁,帮助外地人才融入本地圈子,让人才来了不想走,打破引得进、留不住的现象。在育才方面,最关键的是要扩展基础人才上升空间,比如,普陀区及时在编制周转池中增加专技岗位设置,让符合条件的人才能顺利评聘中级职称,提供了真金白银的待遇保障。下一步,建议定期开展基础人才专业技能培训,对优秀人才适当放宽职称评审条件。

(三)建设康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

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家庭是老年人的情感支撑,尽管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大背景下,家庭结构已渐趋小型化,在养老方面的支持功能也相对弱化,但不可否认家庭成员在养老服务尤其是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作用仍难以替代。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家庭成员在满足老年人情感需求等方面的作用,如明确职工陪护假。二是把养老服务做成“朝阳产业”,传统的养老服务如老年人护理、老年人医疗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的养老服务需要。新型的养老服务体系催生了老年人健康教育、适老环境改造、老年人技能培训、老年人旅居等多个行业,要充分调动相关行业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在服务好老年人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三是以老助老,在老年群体中,低龄健康老年人具有“年龄相近、性情相投”的优势,可以成为养老服务的补充力量。可以通过设立“时间银行”、成立老年志愿服务队等形式,发扬互助传统,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邻里守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四、志愿助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并将其作为老年人扩大社会参与、促进自我实现的重要平台,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与社会认同。

建设新型康养社区。康养社区是指以健康管理为基础、康养为主要,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娱乐、健身等多元化功能为一体,兼顾服务对象的共性和个性的新型社区。康养社区的特色在于为服务对象提供基本的医养、娱乐等服务项目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健康状况的个体差异和动态变化,设计具有可选择性的个性化养老服务包,从而向全体社区居民提供可以满足他们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新型康养社区不仅仅面向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也旨在吸引大量年轻人和健康活力的中老年人,为人们健康养生、阳光养老提供服务。

2022-06-27 □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应佳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242884.html 1 3 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 助推普陀海洋经济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