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
海天语 思
今年我区将建成4家乡村博物馆,分别是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六横里岙民俗风物馆、虾峙风情馆和白沙渔俗馆。乡村博物馆建成后,通过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见证物,必将为全域旅游植入灵魂。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人特我转,这被视为立足市场的制胜法宝。但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要想独一无二并不容易。乡村游刚刚兴起之时,一片花海、一只土鸡就能引来游客。随着全域旅游不断开疆拓土,网红景点层出不穷、精品民宿推陈出新,如何显示与众不同?打造乡村博物馆,无疑是避免同质化、彰显特色化的铸魂工程。
我区重点打造4家乡村博物馆,并不意味着更多乡村只能当看客。人杰地灵的普陀人文资源丰富,利用好文物古迹、发掘好乡土特色,每个地方都可以有自己的文化之魂。到展茅游玩的人们都愿意去干施岙村看一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那儿有一个五匠馆。
文化之“魂”越强大,感召力就越强,辐射面也越广。乡村旅游,往往是从著名旅游景点的周边生发开来的,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此言不虚。一乡一村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各不同,在打造乡村博物馆的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凸显比较优势,避免一哄而上的无序发展。文化底蕴较厚的乡村可以精心打造博物馆,闲置农房较多的乡村则可以优先发展民宿餐饮,如此红花绿叶相得益彰,才能合力做大、分好共同富裕的大蛋糕。
全域旅游要铸“魂”,应注重顶层设计,形成主流文化。要以海洋文化、佛教文化、英雄文化为主导,据此打造高品质博物馆,必能形成更强的感召力和辐射力。同时,围绕以文兴旅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产业政策、拓展重点项目,更好地盘活全域资源、引领整体发展。
此外,应充分激活民间创造活力,鼓励基层利用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引资,通过打造各类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为全域旅游铸“魂”,使绿水青山更快更好地转化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