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琪
远处,万顷大海,苍茫无涯,烟波浩渺,有无数青山浮于其间,游移不定。点点渔帆,恍若蜉蝣,楚楚采采,麻衣胜雪。近处,深崖峭壁,浪击碣石,腾空白沫,轰隆之声,如泣如诉,不绝如缕。
山水如画,情景交融,让站立在马秦山巅的黄龟年心有所悟,他缓缓张开双臂,仰天一声长啸。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将整个苍穹尽数拥纳于怀中,苍天是我,我是苍天,天地与我,浑然一体。初到马秦山时的内心郁结,在那时如风雨散、如烟云消,不再有一丝窒碍。
身后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黄龟年放下双臂,回头相望,只见马耆禅师面带微笑,迈步来到他的身边:“黄给事觉得如何?”
黄龟年呵呵一笑:“马秦山真是胜境仙山,甚好甚好,德邵(黄龟年字)恐怕是要叨扰法师了。”
马耆禅师笑着说:“能与黄给事相邻为伴,也是老衲一世修来的福分。”
两人对望一眼,一切皆无须再言。他们面朝茫茫大海,入眼处只见碧水粼粼,波澜无惊。
黄龟年是从鄞县(今属宁波市鄞州区)过来的,不久前他刚将父亲卜葬在那里。以后该如何,在来到马秦山前,他尚未拿定主意,而站在马秦山巅的那一刻,他便知道自己该如何取舍了。孔子有曰,道不行,乘桴于海。若以马秦为桴,而他此时,即已身在海中,则此生亦有归处。这么思想着,黄龟年不知不觉间感到自己的魂魄已与马秦山有了极为紧密的联系。
黄龟年的老家在福建永福(今属永泰县),自幼家境贫穷,但他才华横溢,人也长得英俊,有一次去县城里参加贡考,被县簿李朝旌看中,口头答应将女儿许配给黄龟年。崇宁五年(1106年),黄龟年考中进士,在回乡途中遇到李朝旌的妻女正运送一副灵柩回籍,一问之下,方知李朝旌去世了。黄龟年伤心不已,请旅店主人作媒,要和李朝旌的女儿约明婚期。但李朝旌的妻子没有答应,觉得她们身无分文,连回家都难,而黄龟年刚中进士,以后有的是大好前程,不必把过去口头说的事看得太认真。但黄龟年不肯,说自己是信诺之人,既然答应过李朝旌,不管他活着还是死了,都不会负约。李朝旌的妻子内心感动,最终答应把女儿嫁给黄龟年。这事在乡里传开后,大家都说黄龟年是个讲信义之人,对他刮目相看。
当然这对黄龟年来说,是个人的“小义”,他在朝中做官,要讲“大义”。
绍兴元年(1131年),有一叫王伦之人从金营归来。这个王伦,字正道,山东莘县人,名臣之后,他在建炎初被宋高宗任命为河东大金军前通问使,出使金国,结果被金兵关了几年。这次金兵放他回来,是有意要他出面与南宋议和。
次年,即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赵构召见王伦。王伦便将自己这几年的曲折经历和金国的底蕴一一向赵构作了汇报,他也主张与金国议和。
秦桧知道这事后自然是高兴的,因为他当初也是从金营归来,也一直主张与金国议和,但朝中文武大臣大多都不肯议和,让他颇感棘手。现在,王伦倒成了他的同盟军。
当时,同为宰相的吕颐浩感觉事情不妙,暗中计划驱逐秦桧。他让已成为殿中侍御史的黄龟年出面弹劾秦桧。于是,黄龟年连续上疏四章,先是说秦桧“营一己之私,不顾国家之急,刑赏以私用,爵禄以私授。”后说秦桧“啸群小而聚之朝廷,挈众枉而布之要路,公为朋比,以为己窃弄国柄之助。”“窃弄国柄,可为盗臣矣。”最后请求宋高宗“涣发明诏,以桧潜匿隐恶暴白于天下,使天下之人皆知,所以破为臣怀奸之胆,庶朋比之风不复作。”
这连续四章词严义正,使宋高宗不得不罢免秦桧一切职务,并公布秦桧罪状于朝堂之上,表示不再起用秦桧。但宋高宗内心其实是不舍秦桧的,据说他建了一个“思宫”,朝中大臣问他这是思谁,他竟然说思秦桧,让大臣哑口无言。
果然,仅过了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宋高宗又起用秦桧为资政殿学士,升枢密使。其后,于绍兴八年(1138年)3月任秦桧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综理国政,代表南宋与金国议和。重新掌握国事大权的秦桧立刻指其党羽弹劾黄龟年。秦桧党羽攻击黄龟年“阴结大臣,致身要地,又交结诸将,趣操不正。”
这种攻击很阴毒致命,对宋高宗来说,已是给事中的黄龟年如真有阴结大臣又交结诸将的行为,那就是有谋反之意,他怎能忍得下去?但宋高宗也并非蠢人,当然知道这种指控是无中生有,所以并未赶尽杀绝,只罢了黄龟年的官职,甚至还给其留了个提举临安洞霄宫的虚职。后来吕颐浩去世,黄龟年没了靠山,自然是孤掌难鸣,终究还是落了个无官一身轻。
来到马秦山的黄龟年在山侧结庐为家,和弟弟黄鹤年一起,安安然地过起了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闲着没事,黄龟年兄弟俩还来了一趟普陀山。后来黄龟年在《观音大士赞》中说:“淑景得惠风,沧海如鉴净。朝发东秦岸,须臾达莲宫。”他们来时顺风顺水,因此舟船很快就到了普陀山。在山上,兄弟俩在他人陪同下前往潮音洞,在那里“注目谒慈光,忽睹紫金相。崆峒石窟上,宴坐自在容。云雾不蔽亏,跪礼得良久。偕来无老稚,咸识应现尊。”那天一起去的人能看到观音大士现身,自然都与佛有缘。黄龟年说,这是“倘以昔积善,获此大吉祥。”
黄龟年兄弟也经常到居处对面找马耆禅师喝茶聊天、谈诗论道。有一次,居士张光也在,四人就写了一首联句诗:团团深锁碧烟笼(马耆禅师),安静禅居瑞气中(给事黄龟年),万顷沧浪终夜月(居士张光),更于何处觅天宫(承事黄鹤年),并将此诗刻在石上。后来这诗不知怎么地流传了出去,很多人知道黄龟年隐居在马秦山上,因对其在朝廷中敢于大义凛然直怼秦桧的行为深感钦佩,于是寻上山来拜访他。在马秦山上有一座歇轿岩,阔五丈许,据说就是来访之人停轿子的地方。
有人后来还画了《马秦山图》《黄给事山居图》,这些画直到元代时还可以见到。如宋末元初时,浙江永康的胡长孺曾写过一首《题马秦山图》诗。诗中说,“马秦山在昌国东,气候调淑清温融。大海四绝路不到,紫峦两嶂盘元空。天球铿锵泉坠谷,辟邪偃蹇崖依丛。僧坊翠微互隐见,石梁幽涧悬飞潨。稻田活水正拍塞,人家山崦方玲珑。高台似掌广堪坐,千峰相抱宽可宫。”把马秦山写的堪称是人间胜境。而黄龟年就住在这山中,可以说是“天怜孤立不偏倚,用绝胜地扶衰翁。”生活在元代中后期的浙江义乌人黄溍则作《题黄给事山居图》,说黄龟年“屏居海外马秦岛上,苍崖崛起长风怒涛中。览是图,犹想见其孤标峻节,当与之并存于天壤间也。”对黄龟年的气节给予很高评价。
拜访黄龟年的人多了,难免人多言杂,尤其言谈间可能口无遮言,对于国事不免唏嘘感叹,结果黄龟年隐居于马秦山之事被秦桧听说了。秦桧此刻虽然官复旧职,只手遮天,但对当年被黄龟年连续奏章给拉下马的那种耻辱与仇恨仍然刻骨铭心,自是不甘心让黄龟年这样隐居快活,于是在绍兴十四年(1144年)授意右司谏詹大方上奏弹劾黄龟年。奏上说黄龟年“昨缘谄附匪人,搢绅不齿,今当朝廷清明之时,自宜退听深藏,而乃覆出为恶,陵压百姓,干挠郡政,害及一方。”宋高宗见奏后,愤慨地说了句:“此岂士人所为?”然后下了道诏令,让黄龟年回本贯福州居住。
从绍兴八年到十四年,黄龟年兄弟在马秦山前后度过了7年光阴,虽然很想就这样终老此山,但皇帝既然要他们回老家去,他们不敢抗旨,只能再望一眼碧海青山,从此告别了马秦山。
绍兴十五年(1145年),黄龟年在福州老家去世,时年63岁。
几百年后,已是清朝时,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全祖望在编撰《句余土音》时,撰写《黄侍御马秦山操》一首,诗曰:
一日纵敌兮,数世之忧。
百年为墟兮,谁人之尤?
夺我苕水兮,禁我福州。
偃月机深兮,畏彼阴谋。
马秦山高兮,东海之陬。
聊避地兮,以唱以酬。
游鱼出水兮,听我清讴。
飞入汴都兮,诉彼共兜。
飞入鄞江兮,省我松楸。
飞入行在兮,斩佞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