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在普陀区沈家门第四小学与宁波市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同步举行。宁波市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语文教师芦盼,通过“同步课堂”视频直播系统,为两校学生同时授课。虽然分隔两地,但依托科技的助力以及精巧的课堂设计,师生互动畅通无阻,课堂氛围积极融洽。
今年,普陀着力打造“普有”系列民生品牌,以改善民生为追求,紧紧抓住教育、医疗、养老、扶幼这些最大的民生问题,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供给链,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海岛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普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短板。近年来,普陀区全面推进协作型、共建型和融合型教共体建设,由城区(镇)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校进行结对帮扶,已实现海岛乡村学校城乡教共体受援全覆盖。今年,该区又有6所学校与镇海区的优质学校“牵手”,结成跨地区教共体,进一步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去年,普陀区财政投入120余万元,为全区9个海岛设置了健康小屋和“免费药箱”,并配备自主检测设备。近年来,普陀区还投入近千万元,搭建区域一体化健康服务信息平台,并在区级和乡镇医疗机构同时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站,以“互联网+”的形式,向海岛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全力打通海岛医疗急救通道,及时挽救海岛危重急症病人生命。
普陀区还通过数字赋能,做好重点群体精准就业帮扶。去年以来,该区完成了重点群体帮扶应用场景铺设工作,打造了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就业协作服务平台,可对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人群开展就业帮扶,一季度为2000余人提供帮扶援助,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就业服务能力。今年一季度,全区共有105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2021年,“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被确定为红船精神引领下的浙江“红色根脉”之一。近几年,普陀区不断深挖红色基因,在传承发扬新时代蚂蚁岛精神中,不断激发全区干部群众实干争先的精气神,为共同富裕注入精神动力。此外,普陀区还不断加快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步伐,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已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躬耕不辍,久久为功,普陀正在努力把共同富裕美好图景转化为生动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