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放流现场
本报讯(记者 郭杰 罗沛文 通讯员 徐佩)5月20日,区海洋与渔业局开展褐菖鲉(又名虎头鱼)增殖放流行动。10万尾鱼苗成功放流至桃花附近海域。这也是自褐菖鲉实现规模化繁育以来,我区开展的首次野外、集中性增殖放流行动。
当天上午10时,参与放流的工作人员首先来到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试验场。即将投放的褐菖鲉鱼苗经过计数和规格测量等流程后,被网捞至充氧桶后装船运往放流海域。上午12时,放流船到达预定海域。经过近20分钟的放流作业,10万尾鱼苗成功放流至大海。
省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跃斌介绍,此次放流的褐菖鲉鱼苗经过严格培养和筛选,体长控制在3公分左右,品质、活性都比较好。由于褐菖鲉属于恋礁型鱼类,增殖放流行动的开展对普陀区岛礁性鱼类资源修复、休闲渔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据悉,今年我区计划投入资金400万元,用于大黄鱼、小黄鱼、黄姑鱼、条石鲷等9个品种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放流范围包含中街山列岛保护区,白沙、桃花、六横海洋牧场等海域,计划放流总量约1.17亿单位。下步,区海洋与渔业局将常态化开展近海增殖放流行动,不断强化休渔期非法捕捞查处力度,双管齐下保护全区渔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