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刘珈伶
通讯员 欧阳怡文 刘金双
“真的非常感谢鲁家峙社区和葫芦村工作人员,让我不用出门就办好业务。”从社区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瘫痪证明,现居住在沈家门街道鲁家峙社区的朱某连声感谢。
时间回溯至4月初,瘫痪在床的朱某打算申请本岛公租房,但法院需要其提供相关文件,证明瘫痪情况属实。这让行动不便、无法去户籍所在地葫芦村办理证明的他犯了难。鲁家峙社区获悉这一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与法院及葫芦村协商沟通,让朱某的母亲在葫芦村代为办理瘫痪属实证明,解决了这一难题。
朱某的难题破解得益于我区在全省首创困难群众关爱“呼叫转移”新模式。通过该模式,越来越多像朱某这样存在“人户分离”情况的困难群众享受到了便捷的办事服务。
“‘呼叫转移’新模式打通了户籍藩篱,让需要办事又‘人户分离’的困难群众免去了两头奔波的麻烦。”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模式以东港街道葫芦村为试点,建立了由困难群众常住地街道为主的日常帮扶机制,通过逐一建立帮扶档案,开展定期探访,让困难群众的问题可以即时办、联系办、转介办。
此外,该模式还建立了由民政部门牵头,各镇(街道)、村(社区)共同参与的信息互通互联机制,由困难群众户口所在地村(社区)负责掌握和跟踪困难群众动态,一旦发现常居地转移,立即向转移地社区推送信息,并一月一次核对,实现信息互通互联,无缝对接。
截至目前,困难群众关爱“呼叫转移”新模式已惠及56户存在“人户分离”情况的困难群众,其中东港32户42人,沈家门24户33人,涉及重残重病家庭、70周岁以上空巢或独居家庭。
■画外音
人户分离,关爱聚集。我区在全省首创困难群众关爱“呼叫转移”新模式,做的是“人的工作”,融化的是群众的心。新模式将民生工作落到实处,真真切切解决困难群体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事,用实际行动践行“分手不撒手、离开不离心、服务不打烊”的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