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
因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为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巩固疫情防控成效,我市即日起暂停组织群众开展集中祭扫、骨灰撒海等集体活动,暂时关闭骨灰堂室内祭扫,4月3日至5日全市所有公墓等殡葬服务场所暂停市民祭扫活动。除了新墓可以提前预约祭扫外,让“遥祭”成为今年清明的普遍祭奠方式。
清明节是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但祭奠方式大可因时而变。疫情之下,大家仍然扎堆前往公墓祭扫,聚集性安全风险显而易见。好在,“遥祭”同样寄深情。各级民政部门已开通网上服务,人们完全可以采取网络祭扫、代为祭扫、居家追思等方式缅怀先祖、寄托哀思。
就算没有疫情,移风易俗也一直在悄然进行。如今,人口流动加剧、生活节奏加快,“他乡当故乡”已是一种常态。越来越多的人,不仅无法做到传统的守孝,就连清明到墓地祭拜也显得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勉为其难或者心存纠结,倒不如顺应时势、随遇而安,采取“遥祭”的方式寄托哀思。
网络时代可以让“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这是先人无法想象更难以做到的。既然可以网上购物、视频会面,何尝不可网络祭扫?说到底,怎样扫墓只是一种形式,本质上是为了通过祭奠逝者寄托缅怀之情。清明“遥祭”拜祖先,情到深处自然浓,祭奠更灵活、更方便,也就更加有利于让传统延续下去。
当然,移风易俗是个渐进过程,疫情之下公墓暂停现场祭扫难免让人不习惯。这就要求大家“脑筋急转弯”,以更强的公益心和自律性来适应新形势、接纳新方式。民政部门也要以更好的线上服务,满足人们网络祭奠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