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梦倩 通讯员 蔡梦依)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更可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记者日前从区应急管理局了解到,自2020年9月开展此项工作以来,我区持续发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上月31日,区应急、气象、自规、农业农村、交通、 城管等部门均完成调查任务。
据了解,按照舟山市普陀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2021年3月——2022年6月为全面调查阶段,我区全面铺开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并将普查数据实时更新导入省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全面应用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区普查办将汇总形成区级综合成果,并推动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和数据资源共建共享。
据介绍,风险普查工作主要有6项任务,即调查全区地震、地质、气象、水旱、城市内涝、森林和草原火灾等6类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要素及其危险性信息,开展单灾种危险性评估;采集房屋建筑、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系统等承灾体的灾害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收集全区自1978年以来的历史灾害信息(其中,重大历史灾害信息自1949年起);对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基层防灾减灾水平进行调查并评估;对各主要灾种易发区内的建筑物、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等重点隐患进行调查并评估;开展主要自然灾害风险的多尺度评估,编制各级综合风险区划图和防治区划图,提出区域综合防治对策。
目前,应急行业普查完成行政区划更新和承灾体、减灾能力和历史灾害等2232条调查对象的调查任务;地震行业普查确定普陀区地震构造及断裂的性质及活动性,编制1:25万地震构造图及说明书,建设相应的数据库;地质行业普查划定普陀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面积1.83平方千米,低易发区面积306.21平方千米,不易发区面积156.75平方千米;林草行业普查完成11个森林可燃物标准地和1个森林可燃物大样地的调查工作,完成减灾能力、野外火源、历史火灾调查工作;交通行业普查完成国道6.491公里、县道176.566公里、农村公路217.279公里、专用公路6.466公里,共计406.802公里的调查工作。
接下来,我区将继续对照任务栏、时间表、路线图,推进并圆满完成普查工作,摸清全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的底数,把握自然灾害的风险规律,为全区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综合防治提供科技支撑,保障全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