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昨天下午,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各代表团审议区委、区纪委工作报告。
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全面总结了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擘画了今后五年普陀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蓝图,奋斗目标催人奋进。代表们对两个报告均表示赞同,并围绕民生实事、社会保障、乡村振兴、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工作展开热烈讨论,踊跃为建设现代化新普陀建言献策。
第一代表团 报告中提及的海洋经济、临港制造、外轮修理、海上能源等名词成为第一代表团代表讨论的“关键词”。报告中指出“建设六横甬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加快建设六横大桥”让代表们激动不已。
代表们认为,作为普陀发展的重要板块,六横要在加快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构筑开放合作新格局等方面当好排头兵、走在最前列。在今后一个时期,六横要重点培育发展LNG产业、氢能产业、新能源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和港航物流产业等五大产业,力争今后五年,海洋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全力打造“海上能源岛”。
代表们表示,将按照区委的决策部署,结合六横实际,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第二代表团 代表们认为,五年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这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兜底作用,保障群众的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在医保方面,普陀加大资金投入,医保质量、报销比例、涵盖病种等各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体现了政策惠民利民的工作导向。
代表们建议,桃花、登步、蚂蚁三岛要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串岛成片,加大资金投入,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带。
第三代表团 代表们认为,五年来,我区全域面貌更美、品质更精,成就瞩目。今后五年,要继续聚焦基层民生实事,全面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做优做强海洋经济。
代表们认为,在推进老城区城市有机更新的同时,要加强沈家门渔港建设,重塑沈家门渔港“十里繁华”,使老城焕发新生机,并就推进全域医共体建设、打造智治善治县区等方面工作提出建议。
第四代表团 代表们认为,推进社会治理关键在党,重点在基层单位。要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社会的根本途径。要组建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搭建一个融合“东海渔嫂”等多元共治的自治特色队伍。
代表们还就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重大改革,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海岛乡村振兴、优化海岛教育体系、改善海岛医疗条件等方面工作提出建议。
第五代表团 代表们认为,报告提出了“高水平实施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建成一批未来乡村,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品牌”,这为今后普陀渔农村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代表们表示,展茅街道要将数字化运用到产业兴旺、社会治理、乡风文明过程中。“蚂蚁岛精神”成为浙江“红色根脉”重要组成部分,蚂蚁岛管委会应抓住这一历史契机,抓好红色教育基地建设,通过微创新进一步激发传统产业活力,充分发挥红色党建联盟作用,打造全区海岛善治乡村新样板。
第六代表团 代表们认为,要做优做强临港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金枪鱼、鱿鱼、海洋生物制品等水产加工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招引培育好大项目、好项目,通过科技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要做好产业数字化文章,把数字经济融入到产业发展当中,通过“腾笼换鸟”,积极盘活和处置闲置土地,引入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好项目和大项目,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
代表们表示,要宣传贯彻好这次区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争先创优,共同把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为建设现代化新普陀贡献力量。
第七代表团 围绕报告提出的“现代社会治理新样板”这一发展定位,代表们认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智治善治县区,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发挥社会治理“普陀模式”的先发优势和首创优势,助推执行“一件事”改革、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扫黑除恶工作等落到实处,让社会治理建设成果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大局。
代表们认为,要依托数字赋能,打破部门间技术壁垒,通过多部门协同参与推进,增强各类公共服务覆盖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从而切实缩小城乡差距,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第八代表团 代表们认为,过去五年,普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各项成绩令人振奋,改革创新亮点频现。
代表们认为,报告提出的未来五年普陀要聚焦“现代海洋产业新高地、现代品质海岛大花园、现代社会治理新样板”的发展定位,这既是对原先三大定位的继承和传承,又有创新与发展。
代表们表示,做好工作的关键在于人。党员干部要增强担当意识,坚持履职尽责,做到敢担当、有作为,才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第九代表团 代表们认为,报告中提到的“文化蕴能”“构筑海洋文化高地”,体现了区委对提升精神文明的高度重视,让人振奋。
代表们建议,要建设高标准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作为海洋文化的展示空间和载体。要利用舟船文化深入挖掘文化基因,加强对外拓展和影响,让普陀海洋文化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