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斑马线前的“双向奔赴”

□子陌

近日揭晓的浙江省半年度城市道路交通文明指数测评结果显示,舟山斑马线礼让率达到95.28%,这项“半年考”数据位居全省榜首。

上世纪50年代,斑马线出现在英国,这简单的几条横线,却是现代城市的标志线,它折射的是人与车的交互通行关系。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斑马线就是一个安全区,它提示作为强势方的车辆在跨越这一区域时,要为弱势方的行人留够安全空间。但现实中,道路上的“速度与激情”仍经常上演,成为交通管理与城市治理的现实难题。倡导机动车“礼让行人”,并以社会综合治理的惩罚措施作为保障,这是我们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总结提炼的一条好经验。

“最开始是为了不被处罚,后来停车礼让变成了一种习惯,看到斑马线,不管有无行人通过,都先减速慢行。”一位开出租车老司机的由衷之言折射的是大多数人在斑马线前的心路历程。最初的“让”是出于“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该停车让行。为了让法规落地,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市交警部门开展了强力整治行动。违规就要被罚款扣分、违规就要被通报曝光,有了刚性约束,人就会自然敬畏交通法规。

一种行为习惯的改变起始也许是难的,但是一旦养成则会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下意识行为。根据科学研究,大脑构筑一条新的神经通道需要21天时间,人的行为暗示经过21天以上的重复就会形成习惯。而在经历过一轮轮的21天之后,依法治理与以德倡导就构成了“礼让行人”的双轮驱动,既确保了斑马线上的安全,又呵护了斑马线上的文明。

城市交通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驾车人和行路人的共同维护。“礼让”是一种价值导向,既需要“车让人”,也需要“人守规”。每个人过马路都希望机动车能停一停、让一让,同样驾驶员也希望行人在行路时能按常理出牌,遵守交通规则。从这个角度来说,“礼让斑马线”是双向奔赴。只有既遵守交通规则,又彼此真诚尊重,才能为城市空间书写文明。

2021-12-15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84140.html 1 3 斑马线前的“双向奔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