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励佳
海港开阔、马路整洁、车流有序……漫步普陀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文明城市的靓丽风景,勾勒出这个冬天最为温馨的画面。
去年以来,我区以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为新的起点,坚持更高标准,积极探索实践常态化管理机制,持续织密城市管理精度,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文明之花绚烂绽放。
建设和规划,是文明城市的灵魂。为此,普陀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以及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步伐;在城市景观美化、亮化、绿化以及城市配套资源完善、旅游产业打造等方面实施一系列攻坚行动。
近日,随着“百日攻坚”行动深入推进,东港邻里中心主体建设完工,大片的玻璃幕墙隐约倒映着绿树街景、蓝天白云,成为了东港北部新的地标式建筑。除了颜值出众,这座建筑兼具了餐饮、休闲娱乐、公共服务、社区商业办公、菜场超市等功能,未来不仅是附近居民的“菜篮子”,也是彼此拉家常的“道地丫”。
同时,我区实施了以海洋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滨海及海岛生态环境提升工程、生态环境监测及管理能力建设工程这三大工程为统领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让渔都港城重现滩净、湾美的靓丽风姿。据了解,我区“十四五”期间,在城乡建设领域,计划实施项目116个,总投资487.17亿元。
人文关怀,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外墙刷新了,屋顶不漏了,地面平整了,车位更多了……老旧住宅小区改造项目,让一幢幢老房子焕发了“第二春”。改造中,对部分有条件的小区,我区相关部门还见缝插针设计规划口袋公园,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今年,我区实施了无卫生设施房屋提升改造工作,全区667户家庭,将在明年全部告别“没有独立卫生间”的日子。同时,我区今年通过路面修复、地下雨污水管网铺设等举措,提质改造沈家门30条老路,让市民拥有更好的出行体验。
数字赋能,为城市治理插上“智慧翅膀”。8月初,我区智慧停车一期项目上线,中心城区停车泊位资源得到了统筹优化,进一步改善了城市交通。智慧停车二期建设项目紧随其后,建成后将进一步释放城区停车资源,做到“位”尽其用。
在普陀城区,全流程的垃圾分类监管体系已愈发成熟,在大数据管理服务系统的全程护航下,垃圾分类实现了对参与率、准确率、减量率、回收利用率等具体数据及指标的监控与分析,小区垃圾集中投放点的智能称重、积分以及再生资源预约回收等工作更加便捷。
志愿服务常态化 成为城市文明靓丽底色。无论晨曦微露还是华灯初上,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高照。普陀街头,总涌动着一道道红色暖流。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道路清洁、敬老爱老、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活动中,传递着城市的温暖。截至今年11月,全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2万场次,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数超138万小时。
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也进一步助推整体文明素质的提升。礼让斑马线、电动自行车有序停放、烟蒂不落地等文明素养蔚然成风……一个个普通的个体,凝聚起友爱互助、向善向上的强大能量,成为文明城市最厚重、最鲜艳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