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二版

智慧气象助力幸福普陀建设

——来自区气象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精细化智能化气象服务的报告

□记者 陈璐瑶 通讯员 徐叶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渔农业生产,都需要知道天气的情况。那么,能不能让气象服务更贴心精准到位?区气象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精细化智能化气象服务,在助力幸福普陀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交出了出色的答卷。

特色服务

为渔农业保驾护航

水稻收割机穿梭在田间地头“隆隆”作响,农户们引导收割机转场、捡拾零星的稻穗、稻谷装车归仓……这是前不久在普陀田园综合体观音稻米体验园500亩水稻收割时的一个场景。园内稻香四溢、满目金黄,一片秋收的繁忙景象。

据了解,今年“观音稻米”亩产达到650公斤左右。品质、产量提升的背后凝聚着我区气象部门积极提供气象服务、助力“观音稻米”提品质、创品牌所奉献的智慧和力量。

“水稻收割天气很关键,有时遇到下雨天、地里湿,机器下不了地,真是愁死人!好在现在有了精准的气象预报,不仅帮助我们有效避开不利天气,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展茅丰晟粮食专业合作社社长陈文忠告诉记者,早在10月中旬,他就收到了气象部门发来的关于水稻收割的“温馨提醒”,有常规的天气信息,还有相应的农事建议。有了这个‘好参谋’,农户们种起田来心里也更有底了。

从事水产养殖近30余年的登步岛日升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杜志方也是气象服务的受益者。他说,现在一旦有重要天气变化,就会收到气象部门发来的信息,像台风、强降雨、大风天气要来了,我都会收到气象服务短信,就可以提早给养殖塘做防护,避免不必要损失。

近年来,区气象局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气象服务,积极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与广大渔农民进行交流,实地了解气象服务需求和渔农业生产开展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掌握天气实况,指导生产,全方位、全流程的精细化气象服务已经成为普陀经济发展的得力助手。

党建引领

打好气象服务“主动仗”

近日,在区气象局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展茅街道茅洋新村气象自动站安装完成并调试成功,实现了降水、气温的自动观测和数据自动传输,将为该村在极端天气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人员转移、水库泄洪等决策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这是区气象局打好气象服务“主动仗”的一个缩影。

在打好气象服务“主动仗”中,区气象局组织党员祥云先锋队,大力推进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努力为幸福普陀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服务保障。截止目前,已实现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镇(街道)全覆盖,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社区(村)建成率达68.7%;建成各类观测站58个,监测站网平均间距达到3.95公里,观测自动化率达到98%,灾害性天气监测率在85%以上,多尺度、立体化的综合观测站网格局初步建立。同时,积极主动开展气象科普“五进”等活动,群众对气象基本科普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

跨界合作

助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近日,摄影爱好者包先生和朋友们坐船到东极拍摄日出,通过区气象局开发的“普陀气象随你行”平台,提前查询到了次日的天气情况和日出日落时间。这是区气象局和文旅康养产业开展跨界合作、助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9年,区气象局在全省气象部门率先开展基于“天气罗盘”基础上的本地化应用,只要在普陀区域,打开“天气罗盘”即可自动登录“普陀气象随你行”,实时查看普陀各海岛逐小时天气预报、一周天气预报、旅游生活指数、海钓、玩沙、赏霞等旅游气象信息,以及餐饮、住宿、导航信息等普陀海洋海岛特色服务。

目前,“普陀气象随你行”已推广至东极所有民宿以及沈家门客运码头、城北长途客运站及相关客运船舶,还同步接入“舟山普陀文旅”微信公众号中的“嗨普陀”平台,为游客提供及时、准确、贴心的旅游气象服务,也为东海音乐节、海稻音乐节、舟山群岛马拉松等大型文旅体活动的开展提供及时气象保障。

区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普陀气象随你行”“嗨普陀”(一部手机游普陀)等平台,助力普陀海岛乡村旅游,促进气象、旅游、康养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为普陀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

2021-12-01 ——来自区气象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精细化智能化气象服务的报告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79839.html 1 3 智慧气象助力幸福普陀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