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二版

走近大型真菌物种的两个类群

——牛肝菌和鹅膏菌介绍

□通讯员 庄丹

大型真菌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编制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发布,大型真菌保护和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在近年越来越受关注。今天,介绍牛肝菌和鹅膏菌,他们是多样性较高的两个类群。

Phylloporus brunneiceps

褐盖褶孔菌

褶孔菌属真菌,也称褐盖褶孔牛肝菌,可食用。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地上,菌盖直径4~5㎝,扁平至平展,中央稍下陷,被褐色至深褐色绒状鳞片。菌肉米色至淡黄色,伤不变色。分布于桃花岛。

Strobilomyces areolatus

网盖松塔牛肝菌

松塔牛肝菌属真菌,食性不明。目前已知仅分布于我国贵州省,属中国特有种,生松林下。2018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将其评估为数据不足。菌盖直径2.8~7.0cm,被灰黑色绒毛状鳞片,菌柄长4~6.5cm,被灰褐色鳞片。分布于桃花岛。

Amanita vestita

绒毡鹅膏

鹅膏属真菌,食毒性不明,应避免采食。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夏秋季散生于热带及南亚热带林中地上,2018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将其评为无危物种。菌盖直径3~5㎝,凸镜形至平展,无沟纹,密被黄褐色、浅褐色至暗褐色绒状、絮状至毡状的菌幕。菌肉白色,伤不变色。菌褶离生至近离生,白色。分布于桃花岛。

Amanita pseudoporphyria

假褐云斑鹅膏

鹅膏属真菌,有毒,引起急性肾衰竭。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中等地区,夏秋季生于针叶林或阔叶林中地上,2018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将其评为无危物种。菌盖直径4~12㎝,幼时半球形,后渐扁平、近平展至边缘上翘,褐灰色,中部色深,光滑。菌肉白色,伤不变色。分布于六横岛、桃花岛。

Amanita virgineoides

锥鳞白鹅膏

鹅膏属真菌,毒性不明,应避免采食。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季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地上,2018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将其评为无危物种。菌盖直径7~15㎝,半球形至平展,白色,有圆锥状至角锥状鳞片。菌环易碎,下表面有疣状至锥状小突起。分布于朱家尖岛。

Cyptotrama asprata

粗糙鳞盖菇

鳞盖菇属真菌,也称金黄鳞盖伞、粗糙鳞盖伞等,食毒性不明。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华中地区,夏秋季生于腐木上,2018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将其评为无危物种。菌盖直径2~3㎝,半球形至扁平,橘红色、黄色至淡黄色,被橘黄色至橙色锥状鳞片,边缘内卷。菌肉薄,污白色至淡黄色。分布于舟山本岛、悬山岛、桃花岛等。

2021-11-29 ——牛肝菌和鹅膏菌介绍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79075.html 1 3 走近大型真菌物种的两个类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