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台收割机在金色的稻浪中来回穿梭,留下一排排整齐切断的秸秆,稻穗们欢脱地奔进收割机机肚,随后脱了穗的稻谷粒犹如一道道金色的带子流进装运车厢……这是日前普陀田园综合体核心园区内百亩观音米稻田收割场景。
“2台机子从白天到晚上,大概20天就能完成收割,前几天下雨,收割进度缓了几天。”展茅丰晟粮食专业合作社社长陈文忠告诉记者,有了收割机的加入,让整个收割工作更加快速。也正是看中了机器换人的便利,陈文忠早早便组织成立了展茅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自己承包地里使用机器收割,他也将机器租给周边农户,让大家一起享受机械化的便利。
不止是收割,在观音米种植上,丰晟不断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农忙时,游客们兴许看到过无人机在农田上空飞驶,经过的地方会下起绵绵“细雨”,那其实是植保无人机在喷洒农药。“2台无人机一天可以喷洒千余亩。”陈文忠告诉记者,以往4个人下到农田施肥,一天只能完成几十亩,现在只要2个人,就能干几倍的量,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如今,观音米种植已实现育秧、插秧、施肥、收割、烘干全流程机械化运作,园区内还安装了实时监控采集数据。记者了解到,早早走在机器换人前列的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收割机3台、植保无人机2台、稻谷烘干机2台,每天可烘干稻谷30余吨。
“今年刚把机器采购、调试等工作做好,正好赶上丰收。收割机把水稻收割上来,运进厂房,然后直接烘干处理。”六横晶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方利是六横种粮大户之一,今年他也开启了农业生产机械化道路。陈方利告诉记者,往年收割来的稻谷要送到宁波、台州等地处理,不仅给农户带来了不便,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近年来,随着“钱袋子”鼓了起来,他开始思索着转型升级,配备了专业设备。“六横种粮户多了起来,有了烘干设备,大家都能获利。”陈方利说,目前公司共有烘干设备10台,按设计每天可加工2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