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小庙烽火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亿万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奋起抵抗,给凶残的日寇以沉重打击,书写了气壮山河、光耀千秋的壮烈篇章,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王群怀烈士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抗战烽火燃到舟山,我所在的芦花中心小学也成了抗日游击队地下秘密活动场所。

抗战时期的芦花中心小学校址在施家岙芦花小庙内(现已拆,地基移作他用),有3个班级100多名学生(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复式)、4位教师,我任校长。

1943年2月一天,学校上空响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九一八,九一八……”的歌声。抗日救国歌曲引来了一位身穿黑色长衫、黑色力士鞋,带着湖州口音、身后带着10多人的年轻先生,他自我介绍说是定海东区警察大队短枪中队政治指导员,名叫王群怀,跟随的同志是他的部下。学校播唱抗日歌曲,吸引他循歌而来。此后,他经常来学校宣讲抗日救国,给师生讲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分析全国抗战形势,揭露侵华日军罪行。他说,现在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不久将进入反攻阶段,最后胜利必属中国。

王群怀比我大10岁,见多识广,我十分敬佩他,把他当作老大哥,视为良师益友。在他的教育引导下,我校抗日救国积极性更加高涨。

我俩日久情深。王群怀向我坦诚他的身世。他是湖州南浔人,1914年生,少年丧父,随母过着清贫的生活。为了生存,他曾到杂货店当学徒。苦难的生活在他年少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投身革命,加入淞沪游击指挥部第五支队。

1941年,他随淞沪游击指挥部第五支队来到浙东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县以北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次年6月,党组织派他来定海,任定海东区(也称“洞岙区”)警察大队短枪中队政治指导员,活跃在黄杨尖山周围的芦花、洞岙、蒲岙、舵岙以及长峙岛王家墩一带,传播抗日火种,领导抗敌斗争。

王群怀对我说,施家岙地形特殊,既有小庙做掩护,又有进步教书先生作后盾,这里是理想的秘密联络点。因此,他想介绍我加入抗战队伍。

促膝谈心,心心相印。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我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抗战救国热情不断高涨,参加抗日宣传更加自觉,接受党组织领导的意志更加坚定。1943年4月,由王群怀介绍、经组织考察,我秘密参加抗日短枪中队,担任中队文书兼庶务长。中队发给我一把手枪和5发子弹。从此,我走上了革命道路。

当时,我的公开身份是芦花中心小学校长、教师,秘密任务有3项,一是以芦花小庙为据点,把学校作为党的地下联络站,担负中队与各分队、中队与大队的通讯联络;二是负责抄写抗日宣传资料、刻印传单,书写和处理文件、信件等;三是保管中队文件和资料。当时,由我保管的有中队下属3个分队队员花名册、收支账册、替游击队员做进入敌占区的所谓良民证底片,还有一枚用于做良民证的日本小队长印章。

所有由我保管的游击队员花名册、账册等东西均集中放在一个公文袋里,暗藏在小庙菩萨座位下面夹板里,平时不轻易挪动,以防被人发现。

白天,我除了教书,更多时间用于书写抗日宣传标语,组织、发动师生学唱抗战歌曲;晚上,以芦花小庙为据点,以学校工作为掩护,秘密联络游击队,接待地下党组织,秘密召开会议,宣传抗日救国。几个月下来,我的秘密活动没有暴露。

2021-11-11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74161.html 1 3 小庙烽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