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女子接到假警察电话失联 真警察不懈寻找2个多小时

幸好!找到她时钱还未转出

□通讯员 刘宇翔

“钱没转出就好,我们到处找你。”10月24日晚,经过2个多小时的苦苦寻找,民警终于找到了林女士,在得知她还未将钱转给骗子后,长舒了一口气。

原来,当天下午5时许,市反诈中心监测到林女士可能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便联系了林女士丈夫。林女士丈夫听说妻子正在被诈骗,赶紧找寻,但找不到人,电话没人接,慌了神。担心妻子出意外,林女士丈夫便来到桃花派出所寻求帮助。

接警后,民警一边和上级公安机关取得联系,一边寻找林女士。

按照往常经验,接到骗子电话后失联的基本是“冒充公检法诈骗”。这类骗局在前期为了防止不被受害者身边亲友识破,往往会让受害者独自一人躲到宾馆或茶室等地。于是民警一个一个查询辖区宾馆酒店....均未发现林女士的身影。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为了早一秒找到林女士,桃花派出所再次兵分多路,在僻静的广场公园等地寻找。

“发现了林女士的电动自行车!”2个多小时后,民警终于在桃花镇文化广场附近发现了林女士平时所骑的电动自行车,并在文化广场角落发现了林女士。

看到民警的到来,林女士有点慌了神。一起赶来的丈夫赶紧向妻子解释,告诉妻子她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林女士这才反应过来,后怕地告诉民警自己还未将钱转出。

民警查看林女士手机发现,她已按照骗子的指示,从某网贷平台上借出1万多元。林女士告诉民警,当晚她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市公安局民警”的电话,称其个人身份信息已泄露,并被他人利用实施违规借贷,其银行账户均已被冻结,且涉嫌违法犯罪。一听自己涉嫌违法犯罪,她便慌了,赶紧按照骗子的指示操作起来,幸好民警及时赶到,避免了1万多元的经济损失。

此时,骗子又打来了电话。民警当着林女士的面接通电话,揭穿了对方是骗子的身份。

为了防止林女士再次被骗,民警叮嘱林女士,再遇到类似情况,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民警进行核实。

次日在回访中,桃花派出所民警再次向林女士一家宣传了网络贷款、冒充公检法、兼职刷单等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套路、作案手法及防范知识,并引导林女士家人在手机中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增强反诈防骗意识和能力。

冒充公检法诈骗,一般是指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部门人员身份,通过电话联系受骗者,以受骗者涉嫌犯罪为由进行恐吓,要求受骗者配合审查,进而实施诈骗。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伪装身份,编造事由。不法分子通常会冒充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身份,向受骗者发送伪造的逮捕证、通缉令、传票,以进一步获取信任,并编造涉嫌洗钱、贩毒、经济纠纷、诈骗案、入境违法、信用卡透支、医保卡被冒用等事由,恐吓受骗者。

二是诱导“配合调查”并要求保密。不法分子打着协助受骗者洗脱罪名的幌子,要求受骗者转接电话以“配合调查”。并在过程中,不断向受骗者强调“案件涉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信息,且要求受害人始终保持通话状态。

三是诱导进行转账,或下载虚假软件。最后,不法分子要求受骗者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是要求受骗者下载指定虚假软件进行所谓的“资金清查”,诱导填写银行卡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民警提醒,不要相信声称要通过电话进行办案的公检法机构人员,也不要轻信通过互联网发送的所谓的“通缉令”“逮捕令”,遇到此类情况,第一时间挂断电话,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

凡是有陌生人问及个人隐私和关键信息,请务必留心。请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及动态验证码,不要轻易向他人泄露,或者在不明网站、App页面中填写。

对于陌生人士的钱款交易要求,请谨慎对待,不要轻信所谓的“安全账户”。付款前,需先对付款金额、收款人、收款账户信息进行仔细核实。

【民警提醒】

2021-11-11 女子接到假警察电话失联 真警察不懈寻找2个多小时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74153.html 1 3 幸好!找到她时钱还未转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