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
日前,普陀成立了12家“党史学习教育驿站”,今后,驿站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提升精神文化素养的加油站。
驿站虽小,但却将党史学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且实现了与原先功能区块的有机结合。舟山国际水产城就将驿站与“爱·汇市场”“育·汇市场” “创·汇市场”相结合,通过党群协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要推进理论大众化,让科学理论在实践中绽放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就要打通宣传、宣讲、学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拉近科学理论同实践、同基层、同群众的距离。从这个角度讲,党史学习教育有时候也需要借鉴一下市场化的思维,在明确要宣讲什么、明白基层干部群众喜欢什么形式的前提下,坚持项目化推动、品牌化运作。
驿站的设立为理论宣讲提供了更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空间条件,但还需要鲜活生动的活动与内容来填充,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建设过程中,要秉持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的理念,针对驿站所处区域、行业受众的不同需求,转变宣讲的方式、角度和姿态,让群众“爱听想听”。
在驿站背后还需要专业特色宣讲队伍的支撑,要充分利用“潮涌东海”这一特色队伍品牌,通过开展理论宣讲大赛、微型党课比赛等活动,选拔一批有理论基础和宣讲能力的宣讲骨干,挖掘打造特色学习驿站,建立起覆盖各单位、各行业、各领域的宣讲队伍。
解决了“谁来讲”,还要研究“讲什么”“怎么讲”。在内容上,既要讲好“国际事”“国家事”,又要讲好“本地事”,重点是聚焦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讲好幸福城里的幸福事,关注群众所需所盼,做好解读、解释、解惑工作。在形式上,要注重创新,以驿站为平台,开展专场定点的“坐堂讲”,同时积极探索云上共享“直播讲”、全域覆盖“视频讲”等宣讲形式,将“一时一地”的传统宣讲拓展为“随时随地”的网上宣讲,让理论宣讲传得开、传得广、传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