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人物名片

陆军,1964年生,江苏省苏州人,机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专家,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嘉兴学院院长,舟山普陀启迪海洋科技产业研究院院长。

近日,全市首家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牵头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启迪海洋科技产业研究院,在普陀正式揭牌成立。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启迪海洋科技产业研究院院长陆军,听他介绍了未来海洋科技产业发展趋势。

陆军院士说,舟山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未来,希望舟山普陀成为中国海洋科技产业的龙头核心地区。

项目落户舟山,和“智慧海洋”密切相关

对话舟山:您作为启迪海洋科技产业研究院院长,能先介绍一下研究院发展规划吗?

陆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中华民族要走向海洋强国,各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要关注海洋的发展,为海洋强国战略的实现贡献力量。同时,海洋领域既有民也有军,要考虑融合发展战略。东海之滨的普陀,区位优势明显,既位于积极推进“数字浙江”的浙江省,又背靠长三角,我们的研究院在此设立,完全顺应时势,应运而生。研究院成立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实现海洋强国战略贡献力量,总目标是把普陀打造成长三角乃至全国,在海洋科技产业领域的龙头核心地区。我们要在海洋科技、海洋产业两大方面都有所贡献,结合2035年实现海洋科技产业现代化,2049年实现海洋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的科技产业一定要现代化、要一流。而且,这样的现代化和一流,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所以这个责任很重大。

对话舟山:目前,研究院已引进首个实体制造业项目——海洋生物肽及未来食品城,这个项目为什么落户舟山?

陆军:我们现在布局的第一步目标是“在2035年实现海洋科技产业现代化”。这一目标下,海洋应该跟陆地一样,在海洋农业、海洋工业、海洋服务业和海洋治理这四大方面实现四个现代化,即海洋农业现代化、海洋工业现代化、海洋服务业现代化和海洋治理现代化。这个项目首先结合了海洋农业和海洋工业,这里的海洋农业就是食品制造。舟山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将这些渔业资源进行深加工,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食品健康非常有利。另外,这个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食品跟工业相结合的,和“智慧海洋”密切相关,选择舟山非常合适。

通过“三网四化”实现“智慧海洋”

对话舟山:何为“智慧海洋”,如何实现“智慧”?

陆军:“智慧海洋”主要是运用工业大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海洋资源共享、海洋活动协同,挖掘新需求,创造新价值,用智慧技术,包括网络化、无人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达到经略海洋的目的。这个过程中,“智慧海洋”的新基建是“三网四化”。“三网”指的是能量网、信息网和物联网,“四化”指的则是海洋农业、海洋工业、海洋服务业和海洋治理的现代化。

在海洋上构建能量网、信息网和物联网,相当于用新基建“养”新基建。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下海没有能量是不行的,能源是第一的,需要在海上布一个能量网,全天候、全时段保障所有装备的能量;第二,现代社会,如果信息不畅通,就会寸步难行。有了能量网、信息网,才有物联网,最终支撑海洋“四化”的应用。如今,陆上文明已经到了“信息文明”时代,但是海洋文明仅仅处于“游牧文明”,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只有3%~5%。所以,我经常说,世界上目前还没有海洋强国,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到目前为止仍非常浅薄。正因为了解少,因此海洋中的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海洋治理都很重要。尤其是海洋治理,我们不能破坏海洋环境,一定要围绕“智慧海洋”的“三网四化”大布局发展。当然,这光靠普陀一地是不够的,要和沿海的所有的海洋城市协同起来一起发展,最后和全球有志于此的国家地区协同起来一起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普陀是跑在前面的。

对话舟山:海洋产业往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或者是认识海洋、发现海洋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陆军:陆上文明无论是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还是信息文明,主体还是人,对人的依赖度很大。现在海洋的“文明状态”,之所以仅相当于我们陆地上的游牧文明,远远没有达到工业文明甚至信息文明的程度,主要因为陆地上能够应用的很多科技手段,在海洋中尚无法实现。我们在海洋中实行网络化、无人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就是基于陆地上的科技力量,希望让海洋的“文明状态”随同陆地,直接从“游牧文明”跨越到了“智能文明”。“智能文明”时代,不是人下海,是机器下海。未来,无论是发现海洋、认识海洋还是发展海洋,都会朝着网络化、无人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舟山应在可持续发展中寻找机遇

对话舟山:众多海洋资源中,海洋生物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再利用的资源。我们在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同时,怎么样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呢?

陆军:首先,我们不能掠夺海洋,它的开发必须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包括“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不是可持续发展?主要看能源网。能源网不是简单地把能源供我们使用,而是在自主化、无人化的状态下,利用太阳能、波浪能、风能、温差能等,就地取材,转化成我们需要的能源。

其次,海洋很脆弱,不能过度开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洋也是如此。我们不能过度养殖、过度捕捞,要让海洋休养生息。往大了说,海洋是人类的母亲,我们应该让海洋母亲更美丽,而不是将其掠夺到伤痕累累。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成立这个研究院,为什么要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来考虑这些问题。

对话舟山:在挖掘海洋生物资源的同时,舟山如何加大对水产品或者是加工副产品的高质化开发利用?

陆军:这肯定是要做。海洋农业中,渔业占的比重很大,不仅仅是普陀,要考虑全局性的渔业发展。在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方面,我们可以做精深加工。发展的方向,一个是健康食品,另一个是药品。

对话舟山:这几年,全球的海洋渔业资源都是在退化的,低质海洋鱼的深加工成了一个主流趋势,舟山如何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陆军:等我们把整个体系性的设计出来之后,将根据舟山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来有目的地发展。规划好蓝图之后,舟山和普陀自然会找到应有的地位。有些产业里面,舟山是龙头核心地区,而有些领域舟山不一定做龙头,可以做龙身、龙尾,要有取舍。战略发展一定要有战略目标,然后根据战略目标制定好实施途径,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

对话舟山:将来的海洋竞争其实是一种高科技的竞争,舟山还能引进哪些海洋产业来助推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

陆军:这个问题跟上一个问题是有关联的。我们研究院能够成体系地布局,把海洋科技产业体系构建起来,然后在其中找到舟山的立足点,按照这张蓝图持续发展。我认为,到2035年,普陀的海洋经济产业基本上可以满足海洋农业、海洋工业、海洋服务业和海洋治理的各方面要求。

我们现在正研究养殖业的现代化以及将海洋渔业产品变成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将应用于医疗、服务业;另外,比如尝试探索海上无人运输,能够有效减少人力成本,还能真强安全性;还有,海洋的社会治理。现在,我们都是区块划分,“九龙治水”,没有形成合力,因此要探索现代新型海洋治理方式。

提早谋划,实现体系化发展

对话舟山:在这样一个大格局中,舟山如何在海洋经济发展中捕捉到更好的机遇?

陆军:这个事情要放在全世界看。虽然世界上尚没有海洋强国,但是相对强的国家还是有的。例如美国,他们的海洋战略是成体系发展的,这个值得我们借鉴。舟山不仅要看到自身周边的海域,还要面向整个太平洋。像普陀发展海洋经济,一定要立足当地,依托长三角,胸怀中国,放眼世界,在发展过程当中要结合自身优势形成体系化,根据技术发展的规律、产业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做大做强。

对话舟山:您能对舟山海洋产业发展作出点评吗?

陆军:目前,全人类对海洋的认识都很浅,可以说还是一张白纸。舟山的区位优势明显,至于交通方面,现在看起来还不是很方便,但随着科技产业定位起来之后,交通也会改善。海运优势是已有的,5年之后,甬舟高铁通车,陆运优势就会形成,至于空运,只要有需求,航班量自然也会增加。所以,在实现海洋强国的过程中,舟山应该为国家的海洋科技产业现代化作出贡献。目前,国内沿海城市的发展都差不多,这时候要抓住机遇,尽早部署。例如体系化发展“智慧海洋”,主要是建设科技产业体系。舟山抓住机遇,把研究院引进来,实际上已经抓住了龙头位置。接下来,就需要在战略规划中,找到自身的定位,走出一条发展海洋之路。到2035年实现海洋科技产业现代化、到2049年实现海洋科技强国,在实现这个长远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发展蓝图,如此,舟山就能在发展中奠定自身的优势地位。

2021-08-30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51014.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