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

登步大岙村实施土地集体承包解决耕地闲置,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昔日抛荒地 今朝“增收田”

/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

本报讯(记者 郭杰 通讯员 胡梦莎)这几天,登步大岙村的富硒大米种植基地内,100余亩稻田绿意盎然。村民徐老伯穿梭其间,忙着对晚稻进行施肥、灭虫等田间管护。看着6月插下的秧苗,如今已长到半人多高,他很欣慰。该村此前对大量闲置耕地进行流转,实施了集体承包,土地得到了高效利用,徐老伯等村民也尝到了由此带来的“红利”。

“按照目前长势来看,最快11月初就能收获稻谷,盼着产量能比去年翻一番。”大岙村“两委”班子成员王小平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信心,而就在两年前,他脚下的这片稻田却是蚊虫滋生、杂草遍地的抛荒地。这一现象缘于大岙村农田资源分散,小规模种植产销不平衡等问题所导致,使该村产生了大片无人管理耕种的土地。“耕地荒废越久,后期复垦复种的难度也会越大。”王小平说。同时,大片抛荒地的存在也对大岙村村容村貌造成了破坏。由于缺乏人员管理和水利设施清淤排废,抛荒地内的环境脏乱不堪、污水横流,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为解决耕地荒废问题,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去年初,大岙村“两委”班子积极推进抛荒地整治工作,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村民大会集体讨论,广泛收集民声民意,最终敲定了“流转分散土地,集体承包耕种”的方案。经过与村民协商对接,去年4月,大岙村农业合作社与全村30余户村民正式签订流转合同,承包了首批60余亩抛荒耕地。

为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大岙村累计投入40余万元,通过开展土地追肥去荒化改造、引入专业设备人才等,将原本低产的抛荒田块,改造成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备的高产田块。同时,该村“两委”班子还通过聘请村民参与耕种、入股承包等方式,不断调动村民参与抛荒地改造的积极性,共享耕地提升改造的“红利”。

徐老伯原本家中只有不到两亩的耕地,去年耕地流转出去后,他受富硒大米种植基地的聘请,协助进行水稻插苗、施肥、收割等工作,除了土地流转的固定收益外,农忙时节他每月还有上千元的务工收入。

“虽然还是种地,但整体收益比过去多了不少。”徐老伯说。大岙村工作人员介绍,土地流转,实施集体化种植不但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解放了村内闲散劳动力,村民们参与耕种以及流转闲置土地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去年11月,首批种植的60多亩富硒大米获得大丰收,平均亩产超150公斤,总收入近20万元。今年,大岙村流转土地承包规模扩大到100余亩,吸纳再就业村民人数也进一步增加。过去无人问津的抛荒地,如今成了大岙村人人出力、人人获益的“增收田”。

“我们将积极推广大岙村抛荒地治理的优秀经验,认真统计考察各村耕地荒废情况,发动更多村民参与抛荒地整治工作,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登步岛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2021-08-18 登步大岙村实施土地集体承包解决耕地闲置,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47576.html 1 3 昔日抛荒地 今朝“增收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