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励佳 通讯员 黄细毛)7月12日下午,沈家门健民路住户金阿姨带记者参观了新修的卫生间,她说:“现在总算不用出门倒痰盂了,住起来舒心多了!”今年5月,我区启动无卫生设施房屋提升改造工作,目前已有30户住户彻底告别了“拎马桶过马路”生活。
金阿姨今年70岁,她所居住的健民路68号属于区直管公房,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由于建设年代久远,住宅内并没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几十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这里的居民每天都需要提着痰盂粪桶,去百米外的公共厕所倾倒,非常不方便。新修的卫生间解决了困扰住户们几十年的老大难问题。“感觉生活水平一下子就上去了,真是太开心了。”金阿姨说。
在沈家门老城区,像这样无卫生设施的住宅共有667户。为改善老城区居民生活质量,整体提升城市品质,今年我区启动无卫生设施房屋提升改造工作。经过前期的入户调查,结合旧城拆迁、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工作,设立了征迁安置、异地搬迁安置、就地改造三种改造模式。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施工,目前,健民路、新春弄区域已有30户完成改造,中大街区域的无卫生设施房屋提升改造工作正加紧推进施工。
区住房保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下步,我区将以“综合修缮带动一批、就地改造解决一批、零星加装补缺一批”为主要解决方式,根据房屋既有特点,因地制宜、因房施策,多策并举,积极克服老城区施工面积狭窄、地下管线情况复杂等难点,持续优化施工方案,稳步推进提升改造工作,计划到明年6月基本消除沈家门城区内“拎马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