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二版

普陀小学 引领学生在研学中认知自然

□记者 徐丽佳

6月7日中午,普陀小学科学老师林佳带着部分五年级学生来到武岭湿地公园开展研学活动,大家带着纸笔以及望远镜、照相机,对公园内的动植物进行记录和研究。这是该校开展武岭湿地研学项目中的一个场景。

“看,这里有夜鹭,它在冬天下大雪时出现过,现在芒种前后又出现,说明它是留鸟,不是候鸟,表明它们非常适应这里的环境。”林佳告诉记者,从2017年开始,普陀小学在每个节气来临时都会带学生来武岭湿地公园开展研学,探究生态环境。

据了解,湿地是城市的宝贵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起着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环境、补充地下水等生态作用,而武岭湿地是典型的城市湿地,非常适合开展生态研学。

在武岭湿地公园,水鸟是重点观察对象之一。在研学过程中,该校结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中关于生态系统的内容,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武岭湿地。依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指导学生从非生物环境、动物、植物、微生物这四方面入手,对湿地进行探究。考虑武岭湿地的特点,普陀小学在“非生物环境”篇中选取水,“动物”篇中选取水鸟,“植物”篇中选取水生植物作为典型代表,进行重点学习探究。

“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特有的动物之一,同时也是处于武岭湿地食物链顶端的动物,是否有水鸟栖息以及水鸟种类是否丰富,可以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林佳告诉记者,除了通过观察湿地内的动植物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普陀小学还会定期检测湿地的水质情况,探究水质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在实地探究之前,老师会给学生展示一些舟山常见的水鸟以及植物,以便学生进行现场对比,同时会普及水质检测中几个重要的指标、指标背后的含义以及如何进行检测。“通过坚持探究武岭湿地的生态环境,我们能观察到湿地一年四季的变化,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同时通过定期的水质检测,了解了水质变化背后的原因。”该校学生赵灵菲表示,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她对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探索湿地的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学校会组织学生清理湿地的垃圾,打捞水中的可见固体垃圾。学生不仅坚持参加这项行动,同时积极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湿地环保。

“自2018年开展武岭湿地研学项目活动以来,学生们通过‘好奇小科学家’的身份,不仅提升了探究自然的兴趣,更增强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行动力,也通过‘责任小市民’的角度,学会科学、理性地关注、分析城市的环境问题,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意识。”林佳说。

2021-07-05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32898.html 1 3 普陀小学 引领学生在研学中认知自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