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杰 通讯员 朱晓莉)7月2日,区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开展小黄鱼增殖放流行动。52万尾小黄鱼鱼苗当天被成功放流至普陀莲花洋海域。这也是自小黄鱼实现规模化繁育以来,我区在全市首次开展集中性、大规模增殖放流行动。
当天上午,工作人员来到登步岛附近的鱼苗临时养殖基地,对即将投放的小黄鱼鱼苗进行抽检、计数、测量,并在确保鱼苗健康后,通过网捞方式运往活水放流船上。活水放流船随后到达预定海域。经过近20分钟的放流作业,52万尾小黄鱼鱼苗成功放归大海。
渔业专家介绍,相较黄姑鱼、大黄鱼等经济鱼类,小黄鱼对水温、环境等要求更加苛刻,繁育难度也因此增加。浙江省水产研究所于2014年成功驯养野生小黄鱼,并于2016年实现了人工大规模育苗繁育。“此次放流的小黄鱼鱼苗经过严格挑选、培养,体长控制在4公分左右。我们还根据其生长规律、适应环境,协助安排放流海域、时间,最大限度保证放归鱼苗的成活率。”浙江省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跃斌介绍。
据悉,受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我区小黄鱼产量逐年减少。增殖放流工作的实施,将有效改善鱼类种群结构,维系物种多样性,保障我区渔业资源的恢复与延续。据统计,今年我区将投入资金410万元,用于大黄鱼、小黄鱼、黄姑鱼、条石鲷等8个品种水生物的增殖放流工作,放流范围包含中街山列岛海洋牧场、桃花海洋牧场、六横台门等多个近海海域,累计放流数量近2.09亿单位。
“下步,区海洋与渔业局将持续开展近海增殖放流行动,不断强化休渔期非法捕捞查处力度,双管齐下保护全区渔业资源。”区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科副科长陈丹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