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普陀不断优化城市发展结构,协调区域发展,完善功能布局,加速城市有机更新,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海上花园会客厅越来越呈现精致高端、时尚活力、温馨包容的靓丽风姿,不断擦亮普陀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名片。——题记
□记者 励佳 通讯员 刘继达
海风微醺,港湾旖旎,灯火璀璨,傍晚时分的东港海滨公园、沈家门滨港路、鲁家峙岛沿岸……随处皆是融融笑语,人们尽情享受着这座城市不断绽放的迷人魅力。
寻根问脉 留得住乡愁
擦亮生态底色,是建设海上花园会客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龙山无疑是普陀最具代表性的生态底色。山林苍郁,在此拾阶登高可尽览普陀山海风光。近年来,随着沈家门片区城市有机更新步伐的加快,青龙山也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一项大规模的景观绿化工程将让这里旧貌换新颜。
据了解,普陀中央山体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占地约79公顷,总投资约2.7亿元,分为青龙山山体公园提升改造和刺棚山山体公园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东港和沈家门重要的休闲区域,市民能随时从城市出发,享受自然之趣。
改造不是粗犷的推翻重建,而是沿着昔日的回忆,补齐岁月带来的裂缝,再绣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青龙山西南侧的老气象站人文气息浓郁,曾与沈家门渔港的渔业活动密切相关,其中的定海测候旧址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较高的游览体验价值。改造中,将彻底修缮老气象站,并引入AR和VR互动体验设施和天文观测设备,将其打造成重要的天文观测和气象教育体验中心。
从青龙山南入口拾级而下,便是焕然一新的滨港路。2017年以来,我区以沈家门渔港为核心展开“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着力改善港湾水质、生态条件,恢复湿地面积。去年,21项子工程全部完工,解决了岸线无序使用、码头参差不齐、港内淤积、滩涂污染等问题,呈现出一幅“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渔港新画卷。
有机更新 尝得到甜头
沈家门健民路62号属于普陀区直管公房,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由于建设年代久远,住宅内没有独立卫生设施。几十年来,这里的居民需要每天提着痰盂粪桶,去百米外的公共厕所倾倒,非常不便。
在沈家门老城区,像这样无卫生设施需要提升改造的住宅共有667户。为此,今年我区启动无卫生设施房屋提升改造工作,计划到明年6月基本消除沈家门城区内“拎马桶”现象。经过前期的入户调查,结合旧城拆迁、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有机更新工作,设立了征迁安置、异地搬迁安置、就地改造三种改造模式。目前健民路周边首批16户直管公房改造工作已经完成,率先告别了“拎马桶”的日子,生活品质有了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