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俞怡至 通讯员 陈戚波)“看到党员接待,我们心里就更有底了。”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近期推出“党员来坐堂”接待服务日制度,旨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该制度推出后,受到来访群众好评。
前不久,市民吕先生驾驶电动车时与机动车相撞,导致其受伤住院,经交警部门认定,机动车驾驶员对该起事故负全部责任。出院后,经司法鉴定为十级伤残的吕先生多次联系肇事车主,要求支付医疗费用,并赔偿经济损失,但对方以种种理由拒付。
无奈之下,吕先生前往中心寻求法律帮助,当天坐堂接待的党员是律师郑成,在仔细听取其陈述后,郑成认为该情况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便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并代理此案。接案后,郑成耐心疏导安抚吕先生情绪,并认真分析案情,最终通过法律途径保障了吕先生的合法权益。这也是该中心推行“党员来坐堂”接待服务日制度以来,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缩影。
据了解,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深入推进“嵌入式党建”模式,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打破固有的科室建制,将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机关和各进驻部门党员按服务群众性质,分为窗口服务、调处化解、信息指挥、综合服务四个党小组,将党小组内嵌到中心工作各核心架构中,并根据党员业务类型转入相应党小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推行“党员来坐堂”接待服务日制度。“每周一至周五,我们每天都会安排一名党员,在大厅前台接待办理业务的群众,中心支部25名党员轮流值班,听取民意,努力营造心系群众、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党员来坐堂”接待服务日制度推行以来,已服务群众咨询约220件次,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