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
去年,普陀海洋肽产品实现产值1亿元。全市首个以海洋肽为主题的国际性协同创新中心已搭建完成,以“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海洋肽全产业链逐渐形成,并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做足“一条鱼”文章,让水产品加工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远大前景。
在浙江丰宇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灌装生产线正在变废为宝。原本鱼粉加工原料里的鱼体废水,通过生物酶解技术,被制成了一瓶瓶散发着淡淡香味的咖啡色酶解鱼溶浆。而在舟山市常青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蛋白肽生产车间里,高速运转的生产线同样在点石成金。原本每吨3000元左右的海鲜边角料,通过新的蛋白肽提取技术,加工后可制成每吨10万元的肽粉。在我区80多家规上水产品加工企业中,已有20家开始从事海洋生物肽生产,催生了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药品等多个规模化加工群体。
一条鱼,从头到尾、里里外外都是宝,现实中却难免被掐头去尾、剖肠挖肚。浪费是可惜的,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却又是无奈的。科研给力、科技赋能,才能让更多水产企业具备吃干榨尽“一条鱼”的深加工能力,在提升产能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以及渔场的不断外移,舟山水产企业的地利优势正在弱化。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唯有彰显科技优势、提升加工能力,传统产业才能闯出新路、赢得重生。从传统水产品加工原料利用率不足40%,到让“一条鱼”的价值开发率达到80%,海洋肽全产业链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普陀水产加工业带来了提级增效的巨变。同时,还有力促进了渔业从外延拓展向内涵深化的整体转型。
全区海洋肽产品开发从无到有,直至成为水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增长极,走过的是一条创新创业的艰辛历程。就拿舟山市常青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来说,10余年前就开始致力于海洋生物肽开发,每年在肽产品研发上都要投入150万元左右,如今终于苦尽甘来。十年磨一剑,可贵、可佩。
“一条鱼”文章还远远没有做足,水产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未有穷其。政府加强产业引导、服务保障,企业致力精耕细作、深度开发,进一步保持科研、人才、设备的领先优势,“一条鱼”必将潜力无穷。